-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春暖花开,山林焕彩。徜徉崔家坝镇,一幕幕生机勃发的乡村振兴图景映入眼帘、激荡人心。
近年来,崔家坝镇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禀赋,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崔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党建引领强 振兴乡村心劲齐
春到崔坝满眼绿,乡村沃野赶春忙。
5月25日,在南里渡村柚园里,老党员谭永登正领着村民给柚子梳枝。
一直以来,南里渡村以种植土豆、玉米、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什么新项目,能否增收?村民翘首以盼,党员挺身而出!
2018年以来,老党员谭永登经过考察带头试种贡水白柚,并带动当时村里的100余户贫困户一起种植。五年试水,长势喜人。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为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崔家坝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带头学习培训、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共富“三个带头”活动,建立“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打造12个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名党员致富带富能手,让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唱主角、打头阵、挑大梁,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双增收”。
特色产业兴 增收共富曲嘹亮
走进茅田坪村黄家院子,酒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在外打拼多年,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办企业,能为家乡作贡献,觉得很有意义。”返乡创业的黄剑说道,话语间带着浓浓的乡音乡情。
“黄家院子既能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又能直接增加群众的收入。”看着村子越变越好,茅田坪村党支部书记张鑫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崔家坝镇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吸引、支持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供资金保障,为人才提供快速成长的沃土,让返乡创业者安心、放心、有信心。
随着“花”经济的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越来越多的乡贤能人回到家乡办起了民宿。2015年向少逸回到斑竹园村,望着从小玩到大的洞子深思起来……优质的气候条件、符合洞藏酒的洞子,向少逸决定发展酒业,在社淌坪老酒厂翻建滟湾酒坊,创立逸夫酒窖,通过古法酿酒工艺,深池发窖,利用山泉水酿制纯粮高粱酒,推出“少逸洞藏”年份酒系列产品。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修旧如旧。如村内道路改造,不要千篇一律地搞城里的宽阔水泥路,民宿可以多点乡村元素,既有了特色,又留住了乡愁。”在讨论乡村旅游的定位时,向少逸的提议得到大家的支持。
2018年,向少逸投资500多万元,新建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集生态观光、休闲旅居、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原本默默无闻的传统村落,变成了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逸夫酒窖的出现,带动了崔家坝镇民宿产业的发展。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补短板”到“锻长板”,从破难点到出亮点,崔家坝镇借助乡贤能人的力量,迎来了特色产业兴旺的曙光。
人居环境优 和美家园入画来
初夏时节,走在香炉坝村吕家坝组的小路上,与“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的乡村五月撞个满怀。摘一把油菜荚,轻捻菜籽,一览“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百亩良田,仿佛置身于水清岸绿、烟柳画桥的田园画卷中。
近年来,崔家坝镇坚持“内外兼修”,着力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在打造社区百步梯组、南里渡洋伞坝组两个示范点同时,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把“一枝独秀”做成“一处不漏”,全镇环境整体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村富美、油菜青、果飘香……春日,走进崔家坝镇南里渡村,田园美景近在眼前。
近日,南里渡村洋伞坝组的李明香满心欢喜。原来,南里渡村决定在洋伞坝组、南里渡组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崔家坝镇组织镇上90后干部“一户一册”进行设计,利用她家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将她家的房屋、院落进行改造,计划打造成特色民宿。
在创建美丽庭院期间,崔家坝镇将庭院创建、推进共同富裕以及深耕乡风文明相结合,激励群众将“盆景”变“风景”,积极探索“美丽庭院+”模式,促进融合发展,释放美丽效应,催生美丽经济。
告别脏乱差,拥抱洁净美。穿行崔家坝镇,美丽乡村层出不穷,村村显特色、户户不同景、院院好风光。
如今的崔家坝镇,处处朝气蓬勃,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百姓赞不绝口,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祖芬 谭名棪)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