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石鼓山与黄火青
湖北日报 2025-07-15 09:02:20

“弘扬三大精神·我的红色记忆”仰望石鼓山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与枣阳石鼓山的不解之缘

湖北日报通讯员 曲向阳


枣阳石鼓山,本不是什么名山,在中国地图上是找不到她的名字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在实地踏访后你一定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从而对她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A6C72E01@A6A09F62.252A646800000000.png

出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市区,向东北行驶至37公里处,便来到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枣阳市新市镇火青村(2002年3月由“魏庄村”更名而来),石鼓山就一下子扑面而来。她海拔高度大约200米,算是桐柏山脉余脉的一个小随从。在远古时代的强烈的地壳运动中,大自然刻意地制造了巍峨、庞大、连绵不断的桐柏山山脉,但汹涌奔腾到了这里已是强弓之末,用尽力气抖了一下便偃旗息鼓了,仅留下了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只是给桐柏山脉点缀一下而已。

然而,石鼓山却有不小的名气,正应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在《陋室铭》中的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只是,石鼓山虽然与仙人没有交集,历来没有传说中的吕洞宾、张果老之类的仙人在这里修身,就连历史上距此一百多公里的贤达诸葛亮、庞德公也不曾在这里隐居。然而,石鼓山实实在在有些名气,这来源于她的灵气,得益于她的特色。

石鼓山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物产。高高的桐柏山脉在这里“温柔”了许多,地势在这里变得平坦起来,石鼓山自然而然就成了山地与平地的分界线。山上除了随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大青石外,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柏树等长青树种和栗树等落叶乔木树种,偶尔还能见到山楂、板栗等野生灌木、果树等。山下的平缓畈地则种植着小麦、玉米、红薯、芝麻等农作物,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片的桃树林了,这里有着“中国桃之乡”的美誉真是名副其实啊!在三月下旬来到这里,漫步在桃花丛中,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想起唐朝诗人崔护的佳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足了眼福,闻醉了花香,拍摄了美景,感觉肚子饿了,不要着急,石鼓山山脚下就有农家乐之类的小餐馆。走进去,点上几个这里出产的山野菜、土鸡子、土鸡蛋等,美美地吃上一顿。该返程了,也不需要担心。枣(阳)桐(柏)公路(S335省道)就从石鼓山脚下经过。驾车行使在刷黑的公路上,几分钟就可到新市镇街道,不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枣阳市城区,然后就与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寺沙省道连接上了,南到武汉、北到郑州都不远。没有驾车就站在路边等候,一会儿就有班车过来,招手即停,坐上就走。

石鼓山还有一个宝贝能勾起人们的好奇之心。爬上山腰,可以看到一块巨石横躺这里,名曰石鼓石。据说,用小石叩之,就像用鼓槌击鼓一般能够发出“咚咚”的声响,声音或清脆悦耳,或深沉雄浑,响彻在林间,回荡于山谷。问及一位当地群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回答说,那块大石头下有夹层,形成了中空,因而敲打时发出声音,秘诀竟然是这样的。

F6F9313C@54A20767.252A646800000000.png

石鼓山还与黄火青及其亲属有着不解之缘。在山脚下的杨庄,1901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就出生在这里一户没落的地主家庭。

童年的黄火青,曾经无数次地在石鼓山上挖草药、开荒、植树、玩耍。后来,他离家在外地上学。在青年时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襄阳学生运动,192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革命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从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到赴苏联留学,从苏区革命到参加红军万里长征和西征军远征到新疆,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天津市、辽宁省担任主要领导,为中国社会主义初期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化大革命”后,他受命重建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创了检察工作的新局面;他亲自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厅长,依法公诉,使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受到法律制裁……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身居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位置的黄火青回到故乡探亲,在石鼓山下的杨庄看望了亲族和旧友,到母校泉水寺学校看望了师生并合影留念,让家乡的人们倍感荣光;还到他曾经任教的钱岗小学查找了当年埋藏在石板下的革命文件,勾起了对峥嵘岁月的回忆……1999年11月9日,黄火青在北京逝世。黄火青在临终前嘱咐家人:他的骨灰的三分之一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三分之一撒向大海,三分之一运回老家葬在石鼓山上。

2000年5月5日,黄火青的骨灰盒在其子黄毅诚(原国家能源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工委原副主任)等亲属的护送下运到石鼓山,安葬在一块石头的中下部,与石头浑然一体。生长在这里,辞别人世后又回归到了这里,真正做到了叶落归根,而且不占用一点耕地!

石鼓上还有黄火青的母亲张同勤的墓碑,还有黄冠群、黄冠英、黄名钦烈士墓碑,黄友学、黄茗、黄山农、黄贤任、黄海明等人的纪念碑,其中黄山农是鄂西北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之一。在石鼓山的半山腰还可以看到革命先烈、黄火青的胞弟黄民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岩石上阴刻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身献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等5幅革命标语。虽经长年风吹雨淋,但大多清晰可辨,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石鼓山因黄火青家族而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景点,成为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的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廉政教育、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共党史教育的一个基地!

来到石鼓山脚下,走进橙刺园,步入黄火青故居和2007年10月开馆的黄火青革命事迹展览馆……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能够告诉你比较详细的黄火青及其亲属的光辉历史!翻开一本本留言薄,本地的居民、周边县(市、区)的游客、甚至连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几位副检察长也先后来到这里瞻仰、留下感言。

依依不舍地离开石鼓山,心中装满了崇敬;回望石鼓山,我觉得她很高大,需抬头仰望才能望到山顶。

【作者简介】曲向阳,男,大学本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自1993年9月起,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散文、随笔、言论、小小说、论文、新闻等体裁的文章7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湖北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少数作品在北京、广东、上海、湖北、河南、安徽、辽宁、四川、宁夏获奖。先后被《人民代表报》、人民网、光明网、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等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模范通讯员”。

 "我的红色记忆"作品及线索投稿邮箱:hbrbhsjy@sina.cn

(注:投稿请附图片或视频,以及收取稿费的银行卡号)


责任编辑:夏永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