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⑩丨深化改革 开放风帆劲
湖北日报 2024-07-10 09:57:1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许旷 曾雅青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必须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题记

连接武汉和鄂州的短咀里湖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足印,都蕴含着改革的伟力。

建设先行区,改革当先行。

站位“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全局,我们思潮涌动;

立足“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大局,我们跋山涉水;

锚定“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局,我们再攀高峰。

系统集成,重点突破;

守正创新,全面发力。

湖北全面深化改革一路克难奋进,闯关夺隘,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澎湃动力和制度保障。

支点“永动力”

改革创新的湖北作为

67天!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从120天压缩了53天。

10%!宜昌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达两位数。

60个!这是黄石一年压减的无效、低效城建投资项目数量。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项目“投不投”、进度“快不快”、绩效“高不高”的问题如何解决?

去年,湖北创新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从源头开始,建立覆盖项目前期、建设、结算、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一张网”。

今年一季度,我省投资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新平台“四两拨千斤”。

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云政务服务专区,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各类线上办事申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宜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项目谋划更精准、项目前期更成熟、项目审批更便捷、项目推进更快速。

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添活力。

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撑起支点建设的“支点”。

面对新时期新使命,省委、省政府以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思维谋划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纲举目张。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细化落实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破解保护和发展“两张皮”,形成保护得越好、发展得越好的良性循环。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搭建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供应链平台,向各类企业更大程度开放政府资源。

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

着力提升县城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让更多的湖北人返乡,吸引更多人来湖北干事创业。

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打造“三统一”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推进数据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数化湖北行动方案,抢抓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

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构城乡社区基本治理单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

大刀阔斧“破”,科学统筹“立”。

改革,打破阻碍发展的传统壁垒。

武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压减企业开办成本,为企业开办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经营主体发展稳中快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719平方公里的武汉新城,突破武汉、鄂州两市区划限制,肩负起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使命,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改革,释放破冰突围的强劲动力。

纵深推进国企改革,30项改革任务、11项创新举措、开展湖北武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28户一级企业整合为10户。去年,省属国企资产、营收增速均居全国第二。

改革,犁开同向奔赴的崭新通道。

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湖北洪山实验室,汇聚8名院士、147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1名博士后,两年获12项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重大科研成果。

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出台《湖北省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办法》、推进科创中心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蹄疾步稳。

先行先试、敢闯敢为的鲜活探索,汇聚成新时代湖北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的“永动力”,推动“荆楚号”巨轮破浪远航。

改革方法论

“深水”突围的湖北智慧

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了;

无害化处理规程出台了;

大规模综合利用磷石膏的新洋丰20万吨阿尔法石膏项目投产了……

这是法治的力量,也是改革的成果。

2022年5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这是全国首部防治磷石膏污染的地方性法规。

磷石膏污染防治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磷化工是我省重要产业,磷石膏污染给我省生态环境带来巨大隐患。相关部门与地方积极探索破解路径,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困难重重。

联想武汉工厂的洁净厂房,所有产线全开、加速生产出口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新武汉造”,近九成从光谷发往全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出口额全省第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必须有系统全面的治本之举!

省人大常委会以立法手段,搭建磷石膏全链条治理、综合性防治的制度框架。条例明确磷矿开采、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等各环节监管重点,给磷石膏污染防治立起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铁规矩。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考验勇气,更考验智慧。

全面深化改革,湖北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用好改革辩证法,优化改革方法论,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

营商环境,打造“高地”;综合成本,应是“洼地”。

如何推“洼”变“高”?

流程再造、机制重塑、成本控制,这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革命,湖北拿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三把钥匙”。

全省推广“我要开超市”等52个“一事联办”高频事项,数量居全国第二位,“高效办成一件事”变成现实;全国首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操作流程图,去年全省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300亿元,今年计划再降1000亿元以上。

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的2024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成果发布区,外国客商在向中国展商了解光电子产品信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在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湖北实现三年三进位,去年闯入全国前列。

近者悦,远者来。去年,湖北新增经营主体超过160万户。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走进黄石,这里深入推进多层次社保体系改革,开展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探索新业态技能培训新机制,让劳动者更有保障。

走进随州,这里积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推行种粮“双订单”模式——香稻供种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供种合同,稻米加工企业与种植户签订加价收购合同,组建种粮一体化联合体,实现种粮优质优价。

走进咸宁,这里稳步开展财政管理改革,“免申即享”改革全市推开,财政90%经费“免申即拨”,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土绿化项目入选全国试点示范。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荆楚大地上发生着的创新与变革,正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绽放春风化雨的新气象。

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的湖北担当

“新农人”李明攀直呼“没想到”。

第四届湖北改革奖,他榜上有名。

黄梅县大河镇大庙村,鲜艳的紫云英漫山遍野。

成熟的紫云英,将和传统有机肥一起被翻进地里,为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长香丝”优质稻提供养分。

李明攀是谦益农业创始人,15年前从芯片设计师转行投身“三农”。

他聚集百余名大学毕业生,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新机制,吸纳4000余人就业。

如果说,每位省领导每年领办的重大改革项目是“顶天”的制度创新,那么,李明攀们“立地”燎原的基层探索,就像大庙村的紫云英一样,为全面深化改革输送源源不断的给养。

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盖瑞特武汉工厂,员工在增压器自动化高速生产线上工作。目前,东湖高新区外资企业数量增至近1100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更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原点。人民是改革的主角,改革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民,最根本的实惠归于人民,这是改革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公平正义,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在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

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数字化体系为支撑,我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教联体覆盖66%的义务教育学校。

创新建立生态环保长效机制,污染防治攻坚不懈,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90%以上,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美丽湖北天蓝山青水绿。

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围绕3类重大疾病、2种基础疾病、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省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

全省72%的县有了三级医院,城市12分钟急救圈、农村15分钟医疗圈基本形成。

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襄阳市被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称号。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出入关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创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省市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域覆盖。去年,全省矛盾纠纷化解群众满意率比上年提高14.48%。

今年初,我省多地开始颁发“数公基”不动产权证,这标志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融入场景应用。

“证上的二维码相当于房屋身份证,以后办事更方便了。”尝鲜办证的宜都市民周博文开心一笑。

千万张笑脸,是“阅卷人”的喜悦,也是湖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底气所在。

大江浩荡,“荆”彩纷呈。

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潮奔涌,风帆正劲。

典型故事

“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老百姓

只跑一地 只进一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曾雅青

“多亏了孙书记,不然我们真要成冤家了!”近日,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金堂村村民吴某和邻居郭某拉家常时,感慨地说。

谁也看不出,二人曾因门前稻场边界问题闹别扭,差点打起来。

大柳派出所民警介绍,30多年前,郭某父亲与吴某也曾为此事发生纠纷,乡、村干部调解多次未果。

为彻底化解积怨,民警将双方请到大柳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邀请退休村干部、司法、国土、财政所工作人员及律师到场参与调解。

众人发挥各自专长,摆事实、讲道理、明法律,派出所还特意请来曾任大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专职调解员孙臣海助阵调解。最终,延续两代人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这是湖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

基层是矛盾纠纷多发地。为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相关各部门都形成了自己的矛盾调解机制。时间久了,逐渐出现基层治理责任分离、资源分化、力量分散等问题。

郧阳大柳乡杨家村周燕经过岗前培训,在智能纺织车间上班。十堰每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劳动预备制培训,确保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曹忠宏 摄)

近年来,全省上下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以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五级综治中心建设基本全覆盖,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全省各地推进“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整合基层各类中心、各方资源力量,把综治中心打造成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指挥“四位一体”的平台。综治中心也成为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载体。

截至目前,省、市、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全域覆盖。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枝江市七星台镇许某某驾驶无证三轮车与陈某某发生交通事故,陈某某受伤住院5个月后治疗无效死亡。经交管部门认定,许某某承担该事故全部责任。

受害者儿子陈某与肇事者许某某就事故赔偿等有关事宜协商近3年无果,2023年1月,他来到枝江市综治中心反映情况。

枝江市综治中心组织驻中心员额法官及速裁、调解团队进行分析,认为该案事故责任认定清晰,但肇事人许某某家庭贫困,即便进入诉讼程序,在审判执行阶段陈某提出的40余万元赔偿诉求也可能无法实现。

经多部门、多轮次沟通调处,许某某在调解员的组织下对陈某及家人真诚道歉,陈某同意降低赔偿金额,双方不再争执。

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让矛盾纠纷化解更方便、更及时,湖北还出台完善网格化管理的意见,推动矛盾化解向小区、塆组、楼宇延伸。以网格信息系统为支撑,打破部门壁垒,对矛盾纠纷实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站式线上联动化解,不断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访谈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

以改革促创新激活力添动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曾雅青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湖北以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一系列的改革成效,让湖北的重要战略支点地位进一步凸显。”5月30日,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湖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勇担时代使命,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湖北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形成‘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谋划出一批有利于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惠民生的改革举措,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叶学平说。

5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域战略规划》。

武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道路加速织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这是新时代湖北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是省域治理改革创新中,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体现,湖北改革工作的载体和抓手更加丰富。”叶学平说。

近年来,湖北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近3年年均增长18.8%。

叶学平认为,湖北以改革促创新,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全省科技创新事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为先行区建设提供了硬核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叶学平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进一步深化改革,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大胆开展政策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体制、行政、科技、金融、文化等方面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新篇章。”叶学平说。

相关链接>>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①丨能级跃升 砥柱立中流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②丨流域治理 绿动楚天阔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③丨强链补链 产业向新进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④丨双向奔赴 城镇竞风流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⑤丨数字赋能 四化同步行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⑥丨共同缔造 万家灯火暖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⑦丨科技自强 创新潮奔涌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⑧丨九州通衢 驰骋陆海空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⑨丨培根铸魂 文脉绽芳华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