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关于化解樊城区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的调研报告(第三调研小组)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07 08:54:21

摘要:“大校额”“大班额”问题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危害,一直困扰着樊城教育的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樊城区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化解”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中,我们深入到全区具有代表性的17所中小学,搜集到了17所小学近三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了解到了我区“大校额”“大班额”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化解的建议。

关键词:大校额;大班额;优质均衡;化解策略

一、调研背景

根据樊城区教育局《关于在教育系统“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我们第三组围绕主题“樊城区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化解”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大校额”“大班额”影响和制约了樊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我区“大校额”“大班额”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法,改善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调研方法

调研前,本小组召开了“调研筹备会”,把本小组18名同志分成六个调研小组同时展开调研。调研小组选取了我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庆路小学、人民路小学、松鹤路小学、晨光小学、米公小学、长虹路小学、长征路小学、新华路小学、35中、32中、37中、31中、47中、39中、太平中学、青泥湾中学、牛首一中等17所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中,大家带着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调研方法,深入学校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并把17所学校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

四、调研结果和结论

(一)全区基本情况

1.城区某小学:(人民路小学双校区)

年度

学生人数

班级数

最大班额

生均占地面积

功能室

教师数

2020

3628

53

78

5.82

11

107+34

2021

3764

58

78

5.61

14

119+49

2022

3819

61

78

5.53

19

116+62

标准

3000

67

45

11.4

19

158

三年来,该校学生增长近200人,增添班级8个,聘任教师增加近20人,生均占地面积缩小0.3平方米。

2.城区某中学:(诸葛亮中学)

年度

学生人数

班级数

最大班额

生均占地面积

功能室

教师数

2020

2261

41

63

14.3

18

229+2

2021

2135

41

54

15.2

18

223+11

2022

2580

43

69

12.5

18

225+13

标准

2000

40

50

20

42

148

三年来,此校的学生增长了300多人,班级只增加了2个,聘任教师增加了11人。班额曾经在第二年努力过减少了,但第三年比第一年又增大了,生均占地面积缩小了将近2平方米。

3.乡镇某中学:(牛首一中)

年度

学生人数

班级数

最大班额

生均占地面积

功能室

教师数

2020

1811

26

71

22.4

19

107+20

2021

1879

27

70

21.6

19

107+20

2022

2101

30

72

19.3

15

111+26

标准

2000

40

50

34

42

148

在三年期间,该校最大班额没有变化,班级新增4个,学生增加近300人,生均占地面积减少3.1平方米,功能室减少4间,聘任教师增加6人。

4.全区义务教育现状:

学段

总人数

班级总数

大班额

(56-65)

占比

超大班额(66人及以上)

占比

缺学位

缺教室

小学

55749

1096

329

30%

182

16.61%

9299

207

中学

28031

454

215

47.36%

119

26.21%

5331

107

全区义务段现有学生83780人,其中小学55749人,初中28031人。小学1096个(其中教学点教室82个)教学班,其中56至65人班级总数329个(大班额占比30%),班额66人及以上班级总数182个(超大班额占比16.61%)。初中454个教学班,其中56至65人班级总数215个(大班额占比47.36%),班额66人及以上班级总数119个(超大班额占比26.21%)。全区“大班额”占比达54.52%。

教学点以外教学班若按标准班(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测算,教学点教室若按小学10人/班测算,小学阶段目前缺学位9299个,折合教室207个(配套功能室除外,下同);初中阶段缺学位5331个,折合教室107个。全区中小学一共缺学位14630个。

对照《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要求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存在城镇学校学位供给不足、大班额占比较高;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数量不足等短板,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高品位城区、推进高水平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和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还有较大差距。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断扩大,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照度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降低。由于学校的电脑、仪器等设备有限,很多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的机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得不到表达的机会;教师精力有限,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同时,由于拥挤,学生容易思想不集中,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加大教学组织难度。“大班额”势必造成很多孩子被忽视,课堂管理和教学进度难以协调,学生不懂的地方无法及时释疑、不正确的思想无法及时纠正、偏差的行为无法及时制止,精细化教育、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成为空谈,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

2.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大班额”让教师在作业批改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很多时候,在学校改不完的作文、抽测试卷,下班后不得不带回家里批改,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反思教学,更不要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了,这无论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都是很不利。

3.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班额比较大,这直接导致教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通风采光、视听效果等方面都不能达标。极有可能导致孩子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遇到传染病暴发,后果可想而知。

4.增加学校潜在安全隐患

校额过大,超过了教学楼设计标准的承载能力,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学校人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进出楼梯上下通道和操场空间相对狭小,学生活动空间有限,对于爱动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事故发生,很多学校做课间操时不得不分批进行;有的学校则实行各年级分时段放学等,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5.布局不合理,配套资源建设滞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樊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城区面积也扩大了不少,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近20年间,拆除了大桥口、曙光、丹江路、16中等17所中小学,迎旭小学至今未还建,学生借用35中的教室上课。回民小学由原来校区面积3344.8平方米,改建后校园面积2848.3平方米,成了一个近似“鸟笼”的院子,校园面积仅能容纳250名学生。

近年来,学校建设和薄改使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大部分乡村学校只是外延扩展式发展,质量、内涵不足,软件建设滞后,特色不够鲜明,留不住教师,也吸引不了学生。同时,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保障公平发展的制度执行不彻底,人们选择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公平、不均等。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富余农业劳动力或进城镇务工,或进城镇安居兴业,但与之相配套的公共公益设施建设未得足够重视,发展严重滞后,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及成效。

6.发展不均衡,管理待提升。一是各学校区位优势、交通状况以及硬件建设、软件配套投入的力度、标准不一样,造成不均衡的状况。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巨大,人为地形成城区强、乡村弱的格局。三是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学校管理模式、师资配备、教学理念、辐射范围等因素的差异,同一片区内的不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社会声誉和社会反响不同。四是社会对义务教育需求的心态不平衡,不少人对优质教育的理解、预期存在误区,存在择校的非理性追求和要面子的攀比,当看到自己的同事朋友成功择校时,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心理。

7.城镇化进程加快,随迁子女增加,学校资源有限。以牛首一中的现状为例,介绍一下牛首一中“大校额”“大班额”产生的原因。一是牛首镇原牛首片区辖区人口4.23万人,临近樊西新区八大市场,商户子女慕名到牛首一中读书较多。牛首片区有4所独编小学:牛首中心小学、牛首实验小学、龙头中心小学、张岗中心小学,每年小学毕业生近400人,因牛首一中办学名气比较好,又是寄宿制全封闭管理,邻近八大市场一些商户孩子也到学校上学。二是每年返乡就读孩子有近40人左右。三是每年片区外的学生,为了能够初中就读牛首一中,从小学开始已把学籍转到辖区内各个小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现在,学籍到牛首片区小学学生已超600人。

(三)化解的建议

1.加快推进学校建设,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1)为积极落实《樊城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规划(2022—2029年)》,十四五期间,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教学用房,可有效新增小学学位770个,新增初中学位3800个(新建太平中心小学教学楼,新建校舍2500平方米,新增小学学位500个;新建龙头中心小学教学楼,新建校舍2400平方米,新增小学学位270个;拟改扩建王伙小学,新建校舍2500平方米,新增初中学位1000个;新建车桥学校,新建校舍13000平方米,新增初中学位1800个;新建太平中学教学综合楼,新建校舍4000平方米,新增初中学位500个;新建牛首一中教学综合楼,新建校舍4000平方米,新增初中学位500个)。

(2)通过协商腾出服务外区的学位。一是高新区、襄州区与我区交叉衔接区域范围内约8000多名学生就近入学问题;二是我区长期接纳鱼梁洲区域内的学生,应签订可持续性的、有保障的协议。

(3)加强招生改革,科学调整片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总体保持稳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樊区城区义务教育学生总量不断增加,学位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日渐突出,科学合理调整部分学校招生区域势在必行。2022年下半年,教育局遵循“服务于广大群众利益获得、服务于教育健康持续推进、服务于樊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项原则,在深入社区调研、广泛征求学校意见、相关股室参与讨论、局党委多次开会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关于2023年樊城区中小学招生片区调整的建议”,对2022年招生片区进行调整,将优质学校的片区适当扩大。同时,严格要求学校通过“襄阳市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按照招生计划落实划片招生、加大对学校转学管控力度、严控校际间非正常学生流动、严控以择校为目的(非樊城户籍、非樊城购房居住)到樊优质学校就读等方式,确保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其他年级大班额无新增,使各校生源数量、质量从进校始大体均衡。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全区师资配置。

(1)继续用活用足编制“周转池”及“各市县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可统筹考虑将本年度退休人员编制用于招考”的政策,持续加大教师补充引入力度,特别是体音美教师的补充引入力度。

(2)研究、制定好全区学校教师交流调配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教育局将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制定樊城区教师(含新机制教师)调配管理办法,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和公平公正的措施,解决城乡学校、城区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调配和编制理顺问题,以此优化全区学校教师均衡配置。

(3)积极谋划、统筹全区部分教师编制,提高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使用效率。根据我区不同学段、不同区域紧缺学科教师状况,探索建立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统筹50-100名教师编制到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教师人事服务中心,并将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编制调整到教师人事服务中心,根据我区不同学段、不同区域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需要,选派到相关学校任教,确保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提高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使用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临聘教师定向招聘,消除用工隐患。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鄂教师〔2021〕1号)文件精神,并经区编制部门同意,2023年区教育局拟对我区符合任职条件、教学效果好的中小学现编外聘用在岗教师,充分考虑其教育教学经历、业绩、贡献等,拿出100名招聘用编计划,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定向招聘,公开选拔出热爱教育事业、真正适合当教师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并以此减少全区临聘教师数量,消除用工隐患。

3.构建城乡学校教联体,注入均衡发展新动能。

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以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依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彰显特色”原则,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在城区之间、乡镇之间、城乡之间,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并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中心学校联教学点”“初中联小学”等方式,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教联体。各教联体内实行“共性管理+特色办学”的运作方式,通过校长互访、名师引领、教师互派、教学互研、学生互动、资源互享等,加强校际间联动,快速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以我区入围省教育厅教联体试点学校为抓手,以城乡共建教联体为主线,年底前至少建设1个省级示范性教联体,总结推广一批城乡教联体建设经验模式;2024年底前,全区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2025年底前,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教联体建设,积极探索幼小衔接和中小学衔接教联体。

通过三年“教联体”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实现城乡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基本均衡,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全面形成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良好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陈义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