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返乡创业者彭达:培育高产耐抗“菱美人”,带动5000多名农民就业
湖北日报 2024-04-30 21:54:21

彭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刘意

4月30日,湖北省各界青年“五四”座谈会在汉举行。青年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在各自领域弘扬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青春故事。

耕读兴侬(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达,从罗田一个小乡村里走出,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创业。

他的创业经历开始于大学期间。

大二时,彭达发现家乡天井湖村菱角资源丰富,但因为缺乏技术、产业化滞后,农民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怀揣着为家乡做点事的愿望,他一边学习农业知识,一边准备创业。

他从种植端做起,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高产耐抗的新品种“菱美人”,产量高、成熟早、口感脆。后来又探索出“菱-菱-鱼”(即种两年菱角养一年鱼)生态种养模式,菱角亩产量从1500斤跃升到2500斤,乡亲们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创业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

“初创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才有梦想,家乡也能追梦筑梦。”彭达说。

他将生产车间建在村产业基地,解决菱角保鲜难、脱壳难、加工难等问题,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出“菱角粉丝”“菱角酒”“菱角膏”等系列衍生产品,成功将天井湖菱角培育成黄冈市特色地标优品。物流中心也从大城市搬到了县城,年发货20多万单,累计带动5000余名农民实现就业。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菱角单品最大的生产商、供应商,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成功挂牌湖北“青创板”。

为助力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特别是解决产业人才发展问题,彭达和团队伙伴运营了创业孵化器和人才驿站,将县域吸纳人才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农业产业为依托,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人才服务网络,让县城成为年轻人的创业“根据地”。

他们还招纳了30名大学生到基地实习,为40多名青年提供工作岗位,帮助20多名青年享受返乡创业政策,并积极帮助在基地的青年解决居住、工作、交友等问题。

“乡村、县城,同样是青年发展的广阔舞台。我将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砥砺奋进、挺膺担当,带动更多小伙伴回到家乡、扎根家乡、建设家乡,为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彭达说。

责任编辑:李娅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