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打卡地:夷陵区牵花绣非遗工坊(太平溪许家冲村)
非遗项目:牵花绣(夷陵刺绣)
湖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冯汉斌 通讯员邓宏颖
“一针一线,一顶一牵,穿过春天,穿过思念,绣那人间温暖,绣那故土眷恋,绣出诗和远方的祈盼。绣花针飞舞穿透云烟,丝丝绣线被月光浸染,三月桃花开放纤指间,谁的身影默默守候在窗前。”12月16日,宜昌市夷陵区原创音乐剧《峡江绣娘》,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第四届宜昌艺术节期间,作为参评剧目精彩亮相平湖剧院,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这一精心酝酿、精心打造、精心呈现,以艺术讲述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山乡巨变故事的舞台力作,被认为是一部时代底色丰厚、长江故事精彩、乡村叙事丰富、文化内涵十足的艺术精品。
非遗传承人徐兴敏介绍许家冲牵花绣创意产品。记者冯汉斌 摄
全剧以“三峡坝首第一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夷陵区许家冲村和该村牵花绣第五代传承人谢蓉为原型,讲述了该村村民们积极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政策,弃船上岸,男人们纷纷外出打工,身怀牵花绣非遗绝技的青年女村民秀蓉带领同村的女人们传承牵花绣技艺,寻求乡村致富之路的曲折故事。在秀蓉的严格要求和努力下,村民的技艺越来越精湛,并将牵花绣做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为长江大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值得推广的“许家冲村样本”。
夷陵牵花绣是境内艺人用多种彩色棉线在织物上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刺缀运针、锁绣纹饰的传统美术工艺。用于枕套、手帕、鞋面、鞋垫、围裙、袖口、荷包、香包、绣球等用品及壁挂装饰,是绣女自用、家用或赠人的情意珍品,多寓吉祥幸福美好之意。牵花绣以“五针五牵法”为特色,包括平针、扣针、藏针、打子针、绕绕针“五大针法”和平牵、倒牵、回牵、锁牵、混牵“五种牵花手法”。不同针法和牵花技巧,所呈现的纹路和样式各有不同。
12月18日下午,趁着《峡江绣娘》的热度,我们赶到许家冲村打卡牵花绣。走进许家冲村,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充满峡江风情的墙画、有条不紊忙碌的村民,给人以十分舒适的感觉。在该村村委会,正播放着《峡江绣娘》的视频。老书记退休后,谢蓉已经是许家冲村的党支部书记,当天正在接待外地的客人。我们与该村牵花绣的另一位传承人徐兴敏女士聊了起来,她是一名地道的云南姑娘,十多年前嫁到了许家冲村,从此不但爱上了这里的山水和人民,还喜欢上了牵花绣技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她虚心拜谢蓉为师,潜心学习牵花绣技艺,因为悟性好,没多长时间就掌握了该项目的关键技艺,不但成为牵花绣的非遗传承人,还成立了自己的牵花绣非遗工作室,成为许家冲村的新生代绣娘。前几天,《峡江绣娘》在平湖剧院上演,开场前半个小时在舞台上表演牵花绣技艺的那个女子,就是徐兴敏。“没想到通过一部音乐剧,让牵花绣成了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徐兴敏兴奋地告诉记者。
谈到夷陵牵花绣的基本步骤,徐兴敏称,一是确定织物和图案,织物是根据用途选择的绣布。图案含主花、角花、边花,讲究匀称,注重配色,如白底绣蓝花,青、黑绣彩花;二是画样,用笔在织物上沿图案边缘勾出轮廓或直接描样,形成丰富的图案;三是精选彩色绣线,俗称“七色花线”;四是牵花,通过针线交错绣织,形成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图案,是刺绣过程中重要一步。“以前的牵花绣大多是绣传统的花朵图案。现在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我们用牵花绣做了很多创意产品,比如香包、香囊、胸针、耳环、戒指等等。”徐兴敏介绍说。
牵花绣有140多年的传承史,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相关记载,如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夷陵民歌《绣服子》:“二绣手巾两面花,姐想情郎郎想她。乖姐想郎人勤俭,郎想乖姐会挑花”,还有《绣荷包》中的唱词:“一绣荷包一点黄,绣个荷包送情郎,情郎要回乡。二绣荷包二面花,情哥爱我我爱他,二人结一家……”,均对夷陵民间挑花绣朵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据介绍,作为夷陵牵花绣第五代传承人,谢蓉23岁从师学牵花绣,掌握了牵花绣核心技艺,至今带徒多人。2012年,她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立“宜昌沁邑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峡江绣女”“三峡·艾”商标。先后组织357名坝区移民妇女参与“峡江绣女”培训,以“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移民妇女在家绣花实现就业增收。目前产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览,远销国内外,为促进坝区移民安稳就业,带动移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做出重要贡献。2020年,谢蓉创立的牵花绣基地被湖北省妇联授予“巾帼示范基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