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宜昌频道通讯员潘祖德 邵定武)故事播撒文明,传承永不停息。11月26日,宜都文史《宜都故事史料专辑》编纂工作暨“故事之乡”拓荒者孙家喜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追思座谈会在宜都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和嘉宾25人出席。
宜都故事源远流长。作为独特艺术形式,以其浓郁的乡土风格、厚实的文化底蕴、广泛的民间基础、丰富的表达方式享誉大江南北,被赞为“县域一绝”。1995年,宜都市获评“湖北省民间艺术(故事)之乡”;2000年,宜都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故事)之乡”。2004年宜都故事被纳入国家民间文化重点保护对象。
会上,宜都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向光武首先宣讲了《宜都故事史料专辑》编纂工作方案,并就专辑编纂的目的、内容和采编要求进行说明。他介绍,故事史料来源须遵循“三亲”原则,即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做到内容真实、客观准确、忠于历史,可写宜都故事传承、发展过程中感人的事和难忘的人,也可写亲身参与、体验的故事传承经历和相关轶人趣事。征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
随后,举行宜都故事先贤孙家喜的追思活动。孙家喜,1926年3月出生,是“宜都新故事”的拓荒人。他幼时父母双亡,后参军入伍,告别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炊事班长。1957年,他转业至宜昌公安二处工作,其间表演的故事《五分钱》获全国公安武警文艺调演二等奖;后被武汉警备司令部选中,他又一次入伍。1963年,孙家喜加入部队文艺说唱团。直到1965年,他才再次转业回到宜都。按级别待遇,孙家喜当时可进入县级政府机关工作,可他初心不改,放弃优越环境,坚持到饮食服务公司从事他的老本行厨艺。工作之余,孙家喜发挥其另一特长,积极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性故事普及活动。此后,他不断探索,将湖北评书、单口相声与宜都方言有机结合,创造性推出具有民间曲艺色彩的“宜都新故事”,并培养一大批宜都本土故事家和校园小故事员。同时,他带领故事讲解员深入农村、工地、企业和学校,大力宣讲喜闻乐见的故事,深受群众欢迎。1980年,积劳成疾的他突发脑溢血中风,告别了自己心爱的故事舞台,2003年11月28日去世。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