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浩)荆山是楚人心中的祖山。漫长岁月中,楚先人筚路蓝缕,辟在荆山,激射出荆楚文明的第一丝曙光。保康地处荆山主脉,是早期楚国的发源地,积淀着异彩缤纷、精妙绝伦的文化艺术。
一、底蕴厚重,荆楚文化孕育精湛工艺
荆楚大地孕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个个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创新下,非遗文化展现出勃勃生机。保康县城关镇陈家河流域山清水秀,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物种丰富为奇石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盆景、根艺的创作和收集创造了极其有利的优势资源,寻石赏石的过程即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接通地气、感悟时代和人生的过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石雕、木雕技艺,被乡土名匠用心血和汗水一代代发扬和传承,成就了这种高雅的文化艺术。他们以荆楚文化为主题,充分利用树根的自然造型,取形于“瘦、透、漏、皱”自然特点,“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以“巧雕”化腐朽为神奇。
二、传承技艺,奇石根艺美名远扬
一盆盆中华文母、金弹子古朴清秀、枝繁叶盛,一株株紫薇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在陈家河的根艺展览馆内,一花一木都充满着灵性。
根雕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多年来,陈家河的根雕艺人,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根雕的造型按照树根的形状去设计,雕刻。设计范围很广,有山水、人物、花、鸟、动物、摆件等,每件作品都不可复制。
机器轰鸣、木屑飞扬,一幅幅根雕作品在不间断的打磨中显现真容,这便是保康根雕艺人每天的工作内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陈家河村数位根雕艺人的带动下,乡邻主动参与技艺加工,携手共同发展根雕产业,许多村民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学习技艺,条件成熟后开店创业,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精湛的根雕技艺,就在这一次次打磨雕刻中,心手相传,带动了乡邻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三、打造品牌,成为乡村靓丽名片
走进陈家河流域的康西根艺展览馆、荆山根艺展厅,乌木、金丝楠等各类雕刻艺术品琳琅满目。文化与交流、灵感与创作,成为乡村雕刻艺术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保康传奇山水、传奇文化、传奇人物为素材创作的文创产品、精品名宿、旅游线路等产品更加丰富。“根雕+旅游”“根雕+非遗”等新业态产业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呈现出根雕产业业态的多元化。为此,保康县还举办了乡土名匠评选活动,不断对根雕艺人给予鼓励和支持。奇石根艺的持续推广也为创建旅游示范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提高根雕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奇石根艺的品牌更加响亮。
当下,“生态强县作示范 绿色崛起勇争先”的保康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奇石根艺赋予保康人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在时代的潮流中历久弥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