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一叶扁舟一座城,千年倒水育新人。
红安县八里湾镇,因倒水河放排而兴的千年古镇。如今,在奔跑中,逐步展现发展新活力。
钟灵毓秀,美丽乡村入画来
5月31日,走进红安县八里湾镇卓旺山村曾八湾,只见一排排平房错落有致,白墙红瓦,朱漆大门,厚重的立门石柱,散发着传统村落的气息。整个村庄山环水抱,村前公路横卧,河水潺潺;两口池塘如碧玉,一曲长廊似栖鸟;弧形的广场铺满石块,宽阔的舞台彰显文化气韵——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
然而谁能想到,这里此前却是一片脏乱差景象:旱厕随意建,池塘污水翻,垃圾随手丢。
为改变这一现状,卓旺山村发动群众共同缔造,搜集问题,募集资金,投工投劳,建广场、修公厕、整环境、守公约,一个个小改变,一桩桩为民实事、村级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叫他们回来都不愿意回来,现在儿子媳妇都商量着要回来度假、养老呢。”卓旺山村村民曾宪财说道。
除了卓旺山村,该镇推行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文明创建、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五进湾组”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人文八里”微信公众号信箱、网格化管理居民群等方式倾听居民声音,自2022年9月以来,搜集问题210余条,投工投劳1.5万余天次,累计募集资金1300余万元,打造各类示范村、实践村21个,以点带面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人文底蕴,农文旅融合焕生机
“你见过一种树上长两种果子的吗?6月3日八里湾镇王家湾村桃醉品桃节,桃醉盛宴、免费品尝、文艺演出、精彩纷呈。”5月30日,蜜桃成熟之际,一条视频号在朋友圈刷屏,不少游客通过视频慕名来到八里湾镇采摘打卡。
王家湾村“桃醉”蜜桃、猕猴桃,宝剑桥村草莓、莲花山村红苕、李东湾村油茶、大河畈村鸡蛋和绿茶、中和司村“别山驿水”纯净水,特色产业也因此声名鹊起,被游客所熟知。
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伴随着和山水相融的自然优势。近年来,八里湾镇以山水为底色、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聚力发展农文旅产业,不断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张培刚故居修复完成后,又新建了党史学习教育‘三同’教学点、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东边田农家乐,按‘村企共建’模式新建1000㎡的红苕保鲜库,引进落户经济合作社5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万元,村里农文旅发展越来越红火。”东边田村党支部书记黄咏华告诉笔者。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据该镇党委书记陈昶介绍,自2022年换届后,该镇启动张培刚故居3A景区创建、叶君健故居文化馆建设,完成周纯全将军故居布展工作,探索建设刘飞将军故居,谋划吴氏祠保护与综合开发,全力推动中和谷项目签约落地,让红色、绿色旅游文化在该镇交相辉映。
人间烟火,老街新韵展活力
迎风飘扬的红旗,人流如潮的市场,十里飘香的美食……八里街区展现着它独有的活力。
八里镇区常住人口达2.8万人,周边企业员工、各村村民以及其他流动消费人口达10万人。过去老街道乱停乱放、乱堆乱丢、乱搭乱建,居民们出行难、停车难、购物难。
面对积怨多年的疑难杂症,该镇毫不回避,一一破题。
买菜难,镇上建成7200平方米公益集贸市场;
出行难,八里大桥顺利通车,对龙井北街0.8公里破损道路进行雨污管网改造和路面刷黑;
停车难,启动8000平方米的公益停车场建设和5000平方米的阳福路停车场刷黑工程;
同时打造海通广场、“快递超市”,规划建设7000余平方米的“人文八里广场”,1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60亩的再生资源综合市场,持续优化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以前在街上碰到的都是街坊的老面孔,现在来的都是五湖四海的新面孔!”居民王钦感慨。假期期间,街区更是人气爆棚,日流量达2万人次。
如今的八里街区,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同时,迸发出新韵味,展现出新活力 。
发展热土,梧桐叶茂引凤来
5月18日,登冠铝单板装饰材料制造项目现场一派繁忙,10余台推土机、挖掘机在有序进行基础开挖等工作。至此,又一重大项目落户八里湾镇。
2021年9月,该镇党代会上确定了“园区兴镇、工业强镇、商旅活镇、生态立镇”的战略定位和“冲刺全县第一方阵、奋进黄冈二十强”的奋斗目标。八里湾镇上下“干”字当头、奋勇争先、齐心奔跑。
2022年八里湾镇跑出政府招商签约项目6个,协议投资20.72亿元。完成固定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8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入限商贸企业10家的成绩,也跑出了7月、11月“六五两”经济指标考核位居全县第一的成绩。
梧桐茂兮有凤来栖。
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人才就向哪里聚。如今在八里湾镇,优越的营商环境,正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刘子靓 钟天)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