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全省125个国土整治项目吸引社会投资211亿元
湖北日报 2025-11-02 20:28:08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胜、通讯员高双武,李昊洋)全省125个国土整治项目已吸引社会投资211亿元,社会力量正成为湖北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支撑。这是从11月1日结束的2025年度湖北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服务支点建设现场交流暨业务培训会上获悉的消息。

DSC04377_1.jpg

在枝江市安福市镇秦家塝村,东方年华农业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深度参与玛瑙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投入大量资金流转整治后的2300亩高标准农田,用于种植粮棉油,并为市内外的10多所中小学供应蔬菜。项目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研学业务,每年接待游客和学生超过3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岗位350个,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下一步,企业计划追加投资2200万元,建设东方乡村振兴学院和国防教育基地,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宜昌鸦鹊岭国土综合整治后社会资本投资的一些品牌农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纷纷驻足品尝.jpg

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金和村通过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3000多万元,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微工程”,探索发展“微产业”,成功培育“嘉馥农业”等品牌,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

我省自201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政策以来,各地将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倍增、强县工程、耕地保护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整治项目,成为湖北特色。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84亿元,其中社会资本达211亿元,共培育特色产业287个,实现多方共赢。

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农发行湖北分行、长投集团等构建“政银企”合作机制,出台《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通知》,形成“财政引导、部门整合、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同时,指导联投集团联合8家省属国企及2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产业联盟,促成116家投资主体签约。

我省还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允许投资主体直接开发利用修复后的国有建设用地;允许利用不超过修复面积3%的土地发展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按比例赋予投资者耕地占补和增减挂钩指标;修复后的林地、水域可优先开展林权、水权和碳排放权交易。


责任编辑:崔逾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