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百家公司机器人排队入学
湖北日报 2025-11-01 20:48:5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姜胜来 李一帆

“她”是骨科嫦娥,在九州通的医疗平台上识别管理着数万种医疗器械与耗材。同一时刻,“她”又出现在华工科技的生产线上,焊接精度和效率超越十年老师傅,让整车焊接只需43秒。

“她”是全球首款全栈国产化深度推理大模型紫东太初。

10月31日,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由该院自主研发的紫东太初正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百家公司的机器人正排队“入校学习”。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告诉记者,紫东太初4.0具备“边看、边识、边思”的认知能力,已在国内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带图思考、多模态复杂推理和工具调用的能力上世界领先。

紫东太初大模型

4次迭代 像大学生水平的人一样主动思考

紫气东来,混沌初开。记者看见,紫东太初大模型被形象地设计成一个身穿汉服的数字人“小初”,代表着紫东太初从算法到硬件、算力全栈国产化,全链条“中国造”。

这一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自2021年首次问世后,已经历4次迭代。紫东太初4.0版本完成了从“纯文本思考”“简单操作带图思考”到“细粒度多模态语义思考”的跃迁,迈向通用多模态推理新阶段。

王金桥介绍,“细粒度多模态语义思考”是指大模型能像人一样主动深度思考,不仅能动态适应和处理更复杂的任务,还能在视觉语义层面展现出清晰且可解释的推理过程,实现“边看、边识、边思”。

伴随着不断迭代升级,“小初”也从最初的小女孩形象演变为少女。“现在能自主思考,相当于大学生的水平,未来还将继续迭代,达到博士生、专家级水平。”王金桥说。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展厅

据介绍,紫东太初4.0已在多模态理解、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上对标国际先进模型,在带图推理、复杂多模态任务和工具调用方面实现超越,并率先实现180分钟长视频的秒级理解和精准应答。

现场展示中,给大模型“投喂”一张斯诺克比赛中球台的画面,他能推理出哪一位选手大概还需要打几杆球才能赢得这场比赛;上传2025年央视春晚的视频,它可以边“看”边“思考”,推理出有哪些武汉地标建筑出现在里面,并输出详情表格;游客给一张汉口巴公房子的打卡照片,它能够帮助制定相应区域的吃喝玩乐攻略。王金桥说,此外,它还能在真实场景中通过汽车、机器人等“动手操作”。

今年3月,紫东太初大模型全国运营总部正式落户光谷。目前,紫东太初已与华工科技、九州通等千余家企业合作,在数十个行业孵化出60个创新应用。

百业 “智变” 从手术室到机器人学校的应用革命

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展厅,“紫东太初云”平台的实时数据面板上,超百个应用场景的动态数据不断刷新。这个国内首个全栈国产化万卡智算云,正让AI 技术加速渗透到产业肌理。

紫东太初算力运营中心平台

智能制造领域,与华工科技、东风汽车的合作改写了焊接行业规则:传统产线更换产品需人工重新编程调试,如今模型可根据实时捕捉的焊缝间隙、错边量等,毫秒级生成最优路径,支持25种工艺的智能化焊接,年增效超千万元。

智慧医疗战场,九州通“骨科嫦娥”平台展现惊人实力:面对数万种医疗器械与耗材,模型的识别检索速度远超人工,使库存盘点时间从3天压缩至4小时,识别能效提升30倍。

“紫东太初4.0”的更多强大功能正在赋能千行百业,与具身智能、医疗健康、低空经济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王金桥介绍,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效上岗,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个是运动、观察等与物理世界交互思考的通用能力,另一个就是“大脑”做任务分解、“小脑”操作和执行的专业能力。机器人掌握这些能力,通常需要在专门搭建的训练场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中完成学习。

目前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在武汉、佛山、青岛、镇江、吉林省等城市或省份建设5家机器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大概有100家机器人公司成为生态合作伙伴,已经或即将“入校学习”,把紫东太初最新版本大模型的能力跟不同地方的优势产业需要、不同厂家的机器人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机器人“速成”毕业上岗,然后给汽车车身做焊接、打螺丝,去搬运几吨重的货物,用灵巧的机械手帮助做手术……以此完成技术能力走向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湖北根基:AI“中国造” 的产业答卷

紫东太初的崛起,离不开湖北产业生态的滋养。在数据端,湖北超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与高端工厂构成“数据富矿”。在算力端,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级计算中心为大模型的诞生与迭代提供硬核支撑。

随着全国运营总部落户光谷,紫东太初正与湖北“51020”产业集群深度联动:针对光电子信息产业开发的“芯片缺陷检测专用模型”使良率提升4%;面向新能源汽车打造的“车路协同推理引擎”已适配10 家车企。

响应湖北《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成立的“AI+气象”创新工作室、职业教育AI 技术创新中心,与10亿元概念验证基金形成生态合力。“通过‘拨转股’模式孵化科创项目,我们正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 紫东太初科技总经理刘昊透露,2025年公司有望实现亿元营收。

从光谷车间的焊花到机场物流的穿梭,从医院仓库的盘点到城市交通的调度,紫东太初、这个生长于湖北的AI “超级大脑”,正以全球领先的多模态能力,为中国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湖北方案”。

责任编辑:柯冬林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