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有理|拿下战略制高点,对历史负责、向未来交卷
湖北日报 2025-10-31 09:39:55


取得决定性进展,关键在决定性举措——

拿下战略制高点

对历史负责、向未来交卷

微信图片_20251029150500_35_1119.jpg

受访者供图


访谈嘉宾

范晶

军事科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校 研究员


并不普通的五年

成果集中形成、关系全局成败的战略攻坚阶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要“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展望“十五五”时期,如何理解“决定性进展”的历史分量?

范晶:“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一表述,意味着“十五五”并非一个普通的五年规划期,而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成果集中形成、关系全局成败的战略攻坚阶段。

“决定性进展”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判断,意味着“十五五”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关键时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把中国式现代化比作一场需要分阶段、稳步推进的马拉松。当前,我们已经成功跑完了第一段赛程,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看作坚实的地基已经打好。从“十四五”开始,下一段赛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的2026年到2030年,也就是“十五五”时期,正处在这段新赛程的关键阶段。如果说即将过去的“十四五”是起步、调整节奏、规划路线,那么“十五五”就是需要咬紧牙关、集中发力,确保拿到决定性成果的时期。

所谓“决定性进展”,就是在这五年里,要把2035年远景目标中最核心、最难啃的硬骨头基本解决掉,取得决定性的优势。通过“十五五”时期的奋斗,我们要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2031年至2035年的“收官战”清扫掉主要障碍,奠定胜局。这样一来,不仅能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期完成,甚至为我们争取了主动,创造了提前实现的可能。

所以,“决定性进展”就像一个承前启后的战略枢纽,它既是对前一阶段成果的巩固和升华,更是向最终胜利发起总攻的号角。这个判断深刻地指出了未来5年在中国式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地位,这是我们必须拿下、也一定能拿下的战略制高点。

“决定性”三个字,所指的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均衡地进步一点,而是指在制约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系统性、瓶颈性问题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和跃升,是在关键领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内生动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奋斗、久久为功的历史过程。“决定性进展”不是终点,而是为我们下一阶段迈向更高水平发展,打开全新局面,奠定了更高层次的起点。


四个“决定性举措”

让中国式现代化“大厦”框架牢固、面貌清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系统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从中能看出确保“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坚定信心有哪些吗?

范晶:“十五五”时期,我们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这座“宏伟大厦”的建设中,完成主体结构的“封顶”。这不是砌一面墙、装一扇窗,而是要让大厦的结构性框架牢固确立,让其宏伟面貌清晰可见。取得“决定性进展”,关键在“决定性举措”。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理解“十五五”时期的蓝图。

一是“发展模式”的决定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我把它比作汽车“换引擎”,从一台传统的燃油发动机,换装成一台集成了科技创新、内需驱动、绿色低碳的混合动力引擎。这个新引擎一旦调试成功、稳定输出,中国经济的动力系统就将发生质变,续航能力、爬坡能力都将实现跃升。

二是“安全基石”的决定性筑牢。要建一座摩天大楼,我们之前可能更关注它能建多高、多漂亮,但现在我们必须确保它的地基深度和结构强度,能够抵御任何已知和未知的风暴与地震。“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立起一套自主可控、弹性韧性的“内循环”支撑系统。这个基础打牢了,我们的大厦就能“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决定性的保障。

三是“治理体系”的决定性塑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核心一环。“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这就像为整个社会运行安装了一套高度智能的“操作系统”。这套系统规则清晰、运行高效、响应迅速,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活力,同时又确保整体的稳定与和谐。从法治政府到数字治理,从基层治理到宏观调控,这套“操作系统”的升级,将为国家长治久安和开创新局面提供根本性的制度支撑。

四是“共同富裕”的决定性迈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十五五”时期是在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区域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拿出更实举措、取得更大突破的时期。可以看作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优地分好“蛋糕”,构建一个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一旦形成,内需的基本盘就稳了,社会的稳定性就强了。让现代化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进步。

可以说,“十五五”既是一个发展的五年,更是一个改革的五年、攻坚的五年。我们朝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条道路,方向清晰、路径明确、支撑坚实。


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背后

高明的棋手,不争一子之得失,而谋全局之胜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此次全会强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如何理解这种战略清醒对“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重要意义?

范晶:这种战略清醒是对发展全局的深刻把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它尊重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强调不能单一,必须整体布局、协同推进;同时,它也预见到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风险,始终带着前瞻意识和问题意识去谋划。这种战略定力背后,是既看到目标之艰巨,也读懂规律之必然,更不忘风险之所在。

提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特别强调“协调发展、整体推进”?这就像我们常说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恰恰看最短的那块。如果只盯着经济这一块板做长,社会治理、文化软实力、生态环境这些板子却跟不上,那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也无法提高。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早已升级。过去是解决“有没有”,现在更在乎“好不好”。这种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光靠经济“单兵突进”肯定不够,必须实现各个领域齐头并进。现代社会其实是一个精密运转的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数字经济火了,数据安全和数字素养能否跟上?乡村振兴要推进,产业和生态如何平衡?这些都说明,各项改革措施必须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整体发力,否则就可能互相绊脚。中国有条件也有智慧战胜困难,走出一条更均衡、更可持续的现代化新路,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向未来交卷。

这种战略清醒具体转化为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最直接的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法治、党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规范和保障;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同服务于整体的、高质量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旨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对于军队而言,“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是“十五五”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逻辑,这三者是一个相互支撑、同步推进的有机整体,“十五五”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下,通过能力突破和体系优化,最终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系统性工程。

总而言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绝非坦途,而是一个需要精妙平衡和系统集成的艰巨工程,它要求决策者具备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卓越的系统思维能力,像一位高明的棋手,不争一子之得失,而谋全局之胜利。这种清醒,是中国在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借鉴世界各国得失基础上形成的宝贵共识,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和导航仪。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中扬)

湖北日报10月31日04版

责任编辑:艾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