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核心提示:富硒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引领全链条升级,抢抓健康中国与全球机遇。
支点记者 袁阳平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硒产业作为大健康领域的新兴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
近日,支点专访了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下简称“国硒中心”)主任程水源,深入解读硒产业从“资源勘探”到“集群发展”的崛起之路。
支点:硒产业历经了从资源勘探到技术突破、从产品单一化到产业集群化的漫长蜕变,当前硒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
程水源:在中国硒产业版图中,湖北恩施与陕西安康作为两大核心产区,分别以“世界硒都”和“中国硒谷”引领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涉硒企业超5000家,年总产值近5000亿元。恩施的富硒茶产业优势显著,“恩施玉露”等品牌凭借硒概念和富硒含量实现高溢价;富硒农产品通过标准化生产与溯源体系,溢价率超30%。产业形态正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多功能化升级。恩施企业将硒与中医药结合,开发出精准控量的硒胶囊等保健品。
支点:在发展硒产业过程中,政府部门如何避免硒产业发生“盲目发展”“同质化竞争”?
程水源:政府在硒产业中发挥“领航舵手”作用,以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如恩施州与安康市的专项计划,确立发展目标与重点领域,引导产业集聚。政策上提供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人才支持,激发企业活力。同时加强监管,建立产品标准与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保障硒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秩序。
支点:企业如何做好创新、品牌与渠道三方面的工作呢?
程水源:企业作为硒产业的市场主体,以创新、品牌与渠道为驱动,持续开拓发展空间。在创新产品打造竞争力方面,企业聚焦市场需求,研发差异化新品。例如恩施企业推出富硒即食银耳羹,以冻干技术实现便捷冲泡。
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方面,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轮驱动,增强品牌认知。恩施州通过大型展会推广“恩施富硒”形象,龙头企业打造“硒都茶语”等自有品牌,实现产品溢价。
在拓展市场方面,企业积极布局“线上+线下”“国内+国际”多元销售渠道。线上通过电商平台与田间直播带动销售,单场直播销售可达数百万元;线下进驻商超设立专柜,贴近消费者。部分企业更通过国际展会对接海外客户,实现产品出口。
支点:科研院所作为硒产业的“创新源头”,如何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线技术”?
程水源:科研院所通过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在基础研究方面,武汉轻工大学与湖北民族大学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植物硒吸收机制与堇叶碎米荠富硒机理,为精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安康学院则开展“硒与重金属拮抗”研究,有效提升富硒农产品安全性。
技术攻关方面,科研院所着力推动成果转化。湖北省农科院与企业合作研发富硒茶多酚提取技术,提取率提升20%,产品附加值增长显著;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开发的富硒水净化技术,成功帮助企业推出高端饮用水,实现产品价值跃升。
武汉轻工大学开设研究生硒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本科专业方向,课程覆盖全产业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支点:立足健康消费新趋势,硒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程水源: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健康消费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硒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未来趋势可概括为“三化”——科技化、融合化、全球化。
科技化是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硒元素的作用机理与功效将被进一步挖掘,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探索“硒与细胞修复”“硒与抗衰老”等前沿领域,有望研发出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产妇、运动员)的定制化高功效硒产品。
融合化将拓展硒产业的边界。“硒+农业”将实现从“种植”到“全产业链”的升级,如企业建立“富硒饲料——富硒养殖——富硒肉制品”闭环,推出“富硒猪肉”“富硒鸡蛋”等产品;“硒+医药”将推动硒基药物研发,目前恩施某科研团队已开展“硒化合物治疗肝癌”的临床前研究,若取得突破,将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方向;“硒+电商”将打通“产地直达消费者”的链路,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模式,让偏远山区的富硒产品快速触达终端市场。
在全球化方面,目前,全球硒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富硒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资源稀缺性+品质稳定性”双重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我国富硒产品将进一步打开东南亚、欧洲市场,如恩施富硒茶可借助中欧班列进入欧洲,与英国下午茶文化结合,打造“中西融合”的茶饮品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