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谭彩华)2025年10月23日,霜降节气悄然而至。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自然界进入“万物收藏”的阶段。此时养生需顺应“防寒润燥”的核心原则,从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调护,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天门一医中医科国医馆为您整理这份霜降养生指南,助您平稳过冬。

一、饮食调养:平补脾胃,滋阴润燥
霜降时节,人体脾胃功能易受寒邪侵袭,同时秋燥未退,需兼顾“健脾”与“润肺”。
健脾养胃:多吃性平温和的食物,如山药、南瓜、小米、红枣等。推荐山药小米粥(山药30克、小米50克煮粥),可健脾益胃、生津益肺;南瓜红枣汤(南瓜200克、红枣10颗炖煮)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滋阴润燥:梨、银耳、百合、芝麻、蜂蜜等食材可缓解口干咽干。冰糖炖雪梨(雪梨1个去核,加冰糖10克隔水蒸)润肺止咳;银耳百合羹(银耳10克、百合15克炖煮)清心安神。
少辛增酸:减少生姜、辣椒等辛辣食物,适量食用山楂、石榴、葡萄等酸味食物,收敛肺气。
忌食生冷,避免冰淇淋、冷饮等,保护脾胃阳气。
禁忌提示:霜降后忌盲目“贴膘”,体质虚寒者可适量食用羊肉、牛肉,但需搭配萝卜等理气食材,防止滋腻碍胃。
二、起居作息:早卧早起,保暖防寒
睡眠顺应“秋收”:建议21:00-23:00入睡,早睡以养阴,早起使肺气舒展(《黄帝内经》)。
重点部位保暖:
腹部:睡前以掌心摩腹,或用艾叶煮水泡脚(水温40℃,泡至微汗),驱寒通络。
足部:穿纯棉袜子,避免露脚踝。
膝关节:佩戴护膝,避免穿短裙、短裤。
颈部:穿高领衣物或戴丝巾,预防感冒。
晨练宜晚:老年人建议日出后锻炼,避免清晨低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情志调摄:安宁平和,收敛神气
秋季草木凋零易引发悲秋情绪,中医认为“悲忧伤肺”。建议:
听舒缓音乐,如《紫竹调》等江南丝竹,疏肝解郁。
培养兴趣爱好:养花、书法、登山等活动可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悦。
叩齿吞津法:闭目静坐,轻叩牙齿36次,待口中津液满盈后分三次咽下,滋阴生津。
四、运动养生:动静结合,适度为宜
霜降后秋高气爽,适合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温和运动,每日30分钟即可。推荐登高望远,既锻炼肺活量,又可舒缓压力。注意: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避免着凉。
五、中医小窍门:简便易行,日常保健
晨起搓鼻翼:用食指揉搓鼻翼两侧迎香穴至发热,预防感冒。
常按足三里:每日按压膝下四指处的足三里穴,以酸胀感为宜,增强免疫力。
天门一医中医科提醒:霜降养生需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少食羊肉,糖尿病患者控制南瓜、山药等摄入量。若出现持续咳嗽、胃痛等症状,可前来咨询,中医科国医馆专家将为您提供个性化调理方案。

霜降至,冬将临。顺应天时,科学调养,让身体在“收藏”中积蓄能量,迎接寒冬的挑战!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