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中部数字尖兵突围 湖北“双软”评估揭晓千亿产业新质图景
湖北日报 2025-10-22 17:08:31

湖北日报讯(记者方琳、通讯员王翠杨)10月21日下午,2025湖北数字技术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相关数据同时发布,2024年湖北“双软”(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评估结果也随之揭晓。报告显示,湖北软件产业正以“中部第一、全国前列”的稳健姿态,在3546.96亿元的业务收入基础上,展现出从“规模扩张”向“质效并举”深刻转型的新特征。

mmexport4d7c906f88c4d853dfed2bddb8109344_17611154.jpg大会发布《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规范》团体标准。

《报告》由湖北省软件行业协会发布。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正席卷全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重塑经济脉络。数据显示,湖北省软件产业“基本盘”坚实且动力充沛。2024年1-12月,全省1076户规上软件企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546.96亿元,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八,继续领跑中部地区。

这一宏观优势在“双软”评估中得到印证:2024年,全省通过软件企业评估的数量达933家,全国排名第五;通过评估的软件产品979件,全国排名第八。两项核心指标均牢牢占据中部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启动以来,湖北“双软”评估已累计培育超千家评估软件企业、超万件评估软件产品,正式迈入“千企万品”的新阶段。这不仅标志着产业体量的跨越,更意味着湖北软件产业的整体资质、创新能力和市场信誉得到了系统性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

《报告》同时揭示了湖北软件产业“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武汉作为绝对核心,集聚了全省90.14%的双软企业(841家),展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和集聚能力。其中,东湖高新区作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核心承载区,独占502家双软企业,占全市总量的近六成,成为驱动全省软件创新的最强引擎。武汉经开区、洪山区、武昌区等地也依据自身产业基础,分别在汽车软件、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领域形成特色集群。

襄阳、宜昌等地则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积极布局工业软件、智慧城市等特色领域。襄阳依托汽车产业基础深耕智能制造软件,宜昌则围绕水电、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与武汉核心区形成有效互补与协同,共同构筑起湖北软件产业的大空间骨架。

《报告》清晰勾勒出湖北软件产业强劲的创新动能。

研发投入是观察创新决心的首要指标。在过去五年中,湖北软件企业的研发投入均值稳步提升,即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仍坚守在12.30%的高位,持续为技术创新输送动力。

技术领域分布呈现出“传统提质”与“新兴抢跑”并存的特征。应用软件以47.16%的占比占据主导,体现了软件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领域异军突起,在2024年技术领域占比达到5.89%,较上年实现明显增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知识产权方面,尽管软件著作权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8.08%的同比增长,尤其在工业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高精尖领域的登记增速高于整体水平,表明创新正从“广撒网”向“精聚焦”转变,向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高地加速突围。

《报告》也客观指出了产业面临的挑战,其中“人才短缺与人才竞争”最为突出。湖北虽坐拥“惟楚有才”的科教优势,但一线城市在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上的强大吸引力,使得本地软件企业在吸引和留住高端、复合型人才方面承压。这一“成长的烦恼”也反向说明湖北软件产业已发展到需要更高层次人才支撑的关键阶段。


责任编辑:张乐克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