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快语|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如此反感“爹味”?
湖北日报 2025-10-21 14:02:33

莫言的小狗头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昨晚,作家莫言在个人账号分享近日感悟。引用最近媒体的一句提问:“年轻人如何面对焦虑紧张?”他的回答是:“没有建议。”

莫言从6年前创建微信公众号,至今已更新89篇文章,大部分都是10万+。不少媒体人梦寐以求的流量,在他笔下仿佛信手拈来。流量密码究竟在哪里?除了他本身的名气加持外,公众号上的一句简介可以窥见:“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作为严肃文学的代表人物,莫言身上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等称号,他的作品始终扎根于土地,书写人民的苦难与坚韧。但在公众号这个交流用的大平台中,他放下了“大师”的身份,像邻家大爷一样碎碎念:“十一你们都在哪里玩?”“最近学会了年轻人的土味情话”“我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有人说,莫言老师已经和年轻人对上暗号了,不但表情包用得666,文笔也是随性率真,甚至带着一丝童真。对于文章点击量破亿的成绩,他也只是谦虚地表示:那是因为我和余华的“小狗头像”很可爱。

余华的小狗头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视的姿态,理所当然赢得年轻人的欢迎。在当下,年轻人面对社会、经济、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对此,不光是一些前辈、长辈,甚至于某些商家也要站出来展示自己的资历:“我一直走在一条教育你成熟的路上……”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年轻人在干,长辈们在看,干得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得坏了,他说“我就说吧”。见你取得了成绩,总要泼点冷水、挑点毛病,美其名曰“为了你好”“不可骄傲”,见你受了挫折,大肆说教,至于有用没用,恐怕年轻人也是“有口难言”。

如此居高临下的“关怀”,不可避免地要遭人反感。为何?历史从不按年龄论资排辈,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是新手。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现状日新月异,许多问题是阶段性的,许多经验也有其局限性。上一代人的成功,离不开特定时代的红利;这一代人的困境,也需要新的思维去破解。刻舟求剑式的经验输出,是谁也不会买账的,就像莫言所说:“一个人把自己设想得高高在上,想到我是什么功成名就的大作家、大知识分子,就自然很难平等地跟老百姓一样思考问题。”所以不说“建议”,恰恰是最深刻的建议: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共情;少一点评判,多一点陪伴。

任何值得尊敬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年轻人反感的“爹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只说不干”。踏实做事,做实在事,这样的“爹味”,想来没有人会反感。

责任编辑:肖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