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郝瞾)“一只角雕的爪力有多大?”“猫头鹰为什么能在黑夜中精准捕捉老鼠?”10月20日上午,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的阶梯教室里气氛热烈,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团的杨卫平博士正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猛禽之美》的精彩科普讲座,带领大家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科学探险之旅。

讲座伊始,杨博士用一幅幅精美的猛禽图片瞬间抓住了所有同学的目光。从雪域高原的雪鸮到南美洲的角雕,从速度之王游隼到“悬停大师”红隼,杨博士如数家珍,将猛禽的生存智慧和独特本领娓娓道来。他告诉同学们,猛禽不仅是天空的王者,更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杨博士将讲座变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科学实验室”。在对话交流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意见,杨博士也通过印度秃鹫数量锐减导致生态链断裂的真实案例,深刻阐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力量挑战”环节。杨博士向大家展示,一只角雕的爪力可以达到惊人的180公斤,足以捏碎猎物的骨头。随后,他邀请同学们上台使用电子握力器,亲身体验与“天空王者”的力量差距。孩子们使尽全力,小脸憋得通红,在欢声笑语中真切感受到了猛禽进化出的非凡力量。而在“测听力范围”实验中,杨博士揭秘了猫头鹰拥有“非对称耳朵”的独门绝技,使其能精准定位雪下20厘米深的老鼠。现场模拟的听力测试,让同学们惊叹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也明白了“顺风耳”背后的科学原理。

整场活动,同学们时而凝神静听,时而踊跃参与,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奥的动物生态学知识化为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次次有趣的体验。“原来科学这么好玩!”“我长大了也想当科学家,去研究这些神奇的动物!”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围着杨博士继续探讨。
本次“科普校校行”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它成功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好奇、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种子,照亮了他们通往科学世界的道路。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科学的星光,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天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