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胥军 通讯员赵婉莹
10月15日,“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本届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国际智能制造联盟、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承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办。
2025国际智能制造创新论坛现场
作为“2025东湖论坛”的系列重磅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是我国今年举行的规格与规模兼具的智能制造高端论坛。论坛聚焦“工业AI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葡萄牙等全球多国的院士专家、龙头企业代表轮番登台,带来技术与趋势的深度碰撞,解锁工业AI落地实践路径,共绘智能制造协同发展蓝图,为与会嘉宾呈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国际智能制造知识盛宴。论坛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专家、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等近千名嘉宾与会。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周济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杨华勇院士,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Juergen Grotepass(郭裕根)教授,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机器人与制造系主任Luis M. Camarinha-Matos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力翚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沈卫明教授等领导和国内外智能制造知名专家出席论坛。论坛由周济院士和李培根院士主持。
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
知名专家献智:解锁工业AI与人机协同核心突破
作为论坛的“思想引擎”,多位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齐聚现场,围绕工业AI技术演进与场景应用展开深度解读,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洞见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方向,引发全场关注。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杨华勇院士分享了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趋势。他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的分享,解读了数字底座与工业大模型的内涵,展示了产品研发智能体、生产管控智能体等工业场景的个性化智能体应用,介绍了面向高端装备的智算系统与智能终端,以及基于工业知识+大模型研发研发的工匠·工程AI助手。他指出,高端装备大模型+智能制造数字底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化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将重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运行的一体化。
美国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教授以“制造业中生成式AI:数字孪生视角”为题进行了分享。Andrew Kusiak教授讲解了AI模型从判别式AI到生成式AI的发展、典型生成式AI模型,分享了生成式AI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并以注塑成型孪生模型为例展示了结合生成式AI的数字孪生原型开发的具体实践。他表示生成式AI可作为模型构建、模型求解、数据工程、数字孪生原型制作等方面的生产力工具,在大规模定制、产品质量管控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
德国工业4.0标准化委员会Juergen Grotepass(郭裕根)教授发表了题为“技能协同:人机协作促进技能发展和任务共享的未来”的演讲。郭裕根教授分享了202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最新洞见、人形机器人技能开发以及各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比较与协同。他表示,工业数据空间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引发了物理AI、任务学习和理解的发展;人机协作和跨测试平台的联邦学习加速了学习和协同效应的收获,并减少能耗。他同时强调,全球技术协作需要纳入地缘政治视角,各国之间需要加强监管协调。全球计算基础设施将成为一项战略资产,跨境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部署将成为一种必要需求。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力翚教授演讲聚焦“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进展与趋势”。他详解了人机协作、脑机机器人、视觉-语言-动作融合等制造业AI应用场景,并对AI应用的未来挑战与“以人为中心的装配”愿景进行了分享。他指出,AI已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制造业核心驱动力,未来需以人类需求为中心,通过AI技术提升制造业的可持续性、韧性与高效性。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福耀科技大学智造与未来学院院长沈卫明教授围绕“AI智能体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分享,系统介绍了分布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强化学习智能体、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智能体等三大类智能体,并阐述了其在协同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场景,如设备故障检测与预测、产品质量监控、生产计划与调度等。沈教授提出,智能体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多智能体的组合是CIM领域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当前在工业中实现AI智能体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机器人与制造系主任Luis M. Camarinha-Matos教授以“智能制造中的协同网络”为题发表了演讲。他分析了协同网络的进化历程与分类体系,重点阐述其在工业4.0六大维度与工业5.0三大新增维度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能源、养老服务等行业案例分享了协作网络的价值。他指出,协同网络是实现智能制造承诺的核心,但人与AI混合协同网络仍面临巨大挑战。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 CEO黄培博士发表题为“智能制造与工业AI应用趋势”的专题演讲。他表示,工业AI应用应紧密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确保AI项目的实施能够直接支撑业务发展和价值创造。企业需要识别AI技术能够发挥明显价值的场景,这些场景通常具有数据基础较好、业务需求迫切、潜在效益显著等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导丁华锋教授分享了装备创新中的机构智能设计方法。丁教授指出,“机构”作为机械装备的“骨架”,其数智化综合方法是高端装备创新的关键,也是世界制造强国的竞争焦点。机构智能设计方法以数字化构型综合为基础、智能算法优化为核心、多场景性能匹配为目标,通过专用软件与数据库构建,解决了高端装备机构设计效率低、专利垄断、性能难优化的痛点,为装备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博导轩亮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工业机器视觉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集成”的分享,系统阐述了机器视觉如何成为智能制造的感知中枢。他指出,检测贯穿智能制造全流程,工业机器视觉不仅是替代人眼的检测工具,更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感知入口与数据流转桥梁,通过支撑纵向、横向、端到端集成,打通IT/OT数据壁垒,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可追溯、可优化,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龙头企业实战:解码多行业智能制造落地方法论
本次论坛不仅聚焦学术前沿,更注重产业实践。论坛上,三一重工、中信科集团、铁建重工、长虹美菱股份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高管带来了“可复制、可落地”的转型经验,为企业在工业AI与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应用提供宝贵的推进思路和实践经验。
论坛上,艾普工华、百度等知名智能制造供应商代表分享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方案以及实践案例。
为了让参会嘉宾更直观地了解各厂商的解决方案,本次大会还设立了厂商展台,为企业和厂商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参会嘉宾可以通过与厂商的面对面交流与互动,了解前沿产品技术、行业领先解决方案与应用实践,为企业今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次论坛上,通过国内外知名学术界专家与标杆智能制造企业代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分享与思维交流碰撞,集中释放出当前工业AI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热点与趋势,为全球制造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提供极大助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