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一篇镜像照尘世,满座高朋论雅文。10月12日,由孝感市文联、市作协联合主办的万雁中短篇小说集《她在镜子里》作品研讨会暨小说创作座谈会,在孝感老市委大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湖北省的特邀专家、嘉宾,市文联与作协相关领导及作家代表济济一堂,围绕该作品集的文学特色、创作技巧与思想内涵等展开深入研讨。
孝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方东明指出,举办万雁小说作品研讨会是市作协推动本土文学创作的重要举措,旨在激励文学创作热情,提升全市小说创作的整体水准。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作品研讨会,更是一次省专家对孝感小说创作的培训辅导会,将会为孝感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万雁首先分享了她的创作历程与心得体会。万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41届高研班学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现任孝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
她说:“在这本小说集里,除了揭示现代人在情感、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中遭遇的各种困境,我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或许每个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那就是人只有这一辈子,我们到底该怎样活?换句话说,如何才能过好我们这一生?”
“也许因为自己是女性,我在写作中总是不自觉地将更多目光投向女性的命运、情感和生存状态,听见和看见了太多她们的艰难、孤独、挣扎与无奈。正因为生活有时如此苦涩和沉重,我更想在苦中加上一勺糖,在冷时生起一炉火,在暗中点亮一束光,在痛时装一个镇痛棒。我不忍让故事中的女性永远陷于困境,我渴望书写她们的觉醒、成长、自愈与新生。”
在省专家研讨环节中,著名文学评论家、原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川鄂教授对小说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以现实关怀与审美表达为内核,通过平实而充满烟火气的叙述,呈现了中国小城生活的真实风貌。他认为,作品继承了湖北文学关注现实、贴近底层的传统,同时在叙事结构与文学性上展现出独特风格。在技巧层面,刘川鄂指出小说善用嵌套式叙事,将现实与回忆巧妙交织,使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形成互文。尤为突出的是核心意象的运用——“黑色足球”“镜子”“树上长馒头”等不仅具有象征意涵,也推动情节发展与主题深化,实现由冲突到救赎的情感升华。作品在细节描写上细腻真实,赋予文本温度与感染力;在语言风格上融合口语化的生活气息、哲理化的思辨深度与时尚化的当代元素,形成鲜活灵动的表达,既有接地气的对话俗语,又在日常叙事中穿插深刻议论,融入新鲜语汇,使文本兼具烟火气与思想性。他表示,从整体来看,万雁的作品在扎实的现实主义根基中融入现代叙事智慧,以意象构筑精神内核,以灵动语言实现艺术表达,展现出成熟圆融的创作风貌。
著名作家、原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曹军庆则指出,《她在镜子里》带有“惊悚小说”特质,通过日常叙事与隐喻手法(如镜子、玻璃等意象),在欢快情节的表层下暗藏人性的暗面与命运的反噬,颠覆了传统“闺蜜友情”的神话,展现出深层的现实批判力度。《树上长着馒头》一篇则塑造了“小莲”这一弱者形象,却赋予其精神强者的内核,以坚韧与乐观实现对他人与自我的救赎,在苦难中传递人性的光辉,体现作者在弱者书写上的突破。《布局》以轻喜剧形式呈现夫妻信任危机,在看似荒诞的骗局中暗含对婚姻关系中敌意与蔑视的深刻揭示,风格轻盈而内核沉重。他总结道,万雁的小说融合温情与复杂,以“隐忍的深情”为内核,在克制叙事中展现生活的苍凉与人性的多维,其创作根植于灵魂的真实表达,既不迎合概念也不追逐功利,形成了独特而立体的文学气质。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朱朝敏在谈到湖北小说创作时,对孝感近年爆发的小说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万雁小说作品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她认为其“机智俏皮”的叙述赋予文本轻松的阅读感与黑色幽默,细节处常引发读者共鸣,有效搭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她指出,万雁的小说多取材于日常琐事,却通过由外及内的回溯式叙述,深入挖掘人物心灵创伤与生活真相,展现出强烈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作品不追求复杂情节,而聚焦个体在困境中的自省与觉悟,赋予文本深刻内涵与实验性。此外,万雁擅长在解构平凡故事的过程中,重建生活的尊严与人之为人的价值,她笔下的平凡女性通过直面创伤、实现自我救赎,传递出生命的力量与内核之光。作品注重留白,赋予读者充分思考空间,理性叙述中蕴含艺术张力。她最后总结认为,万雁的小说以独特风格与深入的内心探索,成为湖北文坛中融合七零后与八零后创作特质的比较成熟的代表。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针对万雁的创作提出了进一步期待。他们建议部分小说对话可更加凝练,适当删减议论性文字,以增强叙事张力与节奏感;在人物塑造上需进一步挖掘心理层次,展现更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主题表达方面,希望在现有“圆润”基础上,注入更深沉的思考与更具超越性的维度——尝试触及那些更为苦涩、难解的情感与境遇,为作品增添生命的重量与粗粝感。
在本市作者交流环节,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李汉超以《善良是一味中药》为题发言,指出在这个日渐薄凉的人世间,或许唯有凭借善良才能相互温暖,抵御现实的风寒。他认为,万雁以笔为杵,将生命中的冷硬与悲苦细细研磨,置于人性的坩埚中反复淬炼,最终提取出的,正是那一味能够击碎冰湖、唤回黑白本真的济世良方。
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孝感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世鑫则以《女性叙事的向度》为题,指出作家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运用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敏锐的观察力与深沉的悲悯情怀,构筑了一个介于现实与心理之间的叙事场域,既贴近日常,又超凡脱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蒋红平在《现实肌理与人性微光的细腻描摹》中谈到,万雁的小说质朴温暖,虽不刻意追求宏大叙事与繁复技法,却凭借对生活的真诚体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希望的不灭追寻,将普通人的悲欢凝结为有温度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中既看见自我,也能捕捉到生活中闪烁的微光。
其他与会者也围绕万雁的小说,从意象运用、结构布局、语言风格等艺术层面展开剖析,或聚焦女性困境、自我认同与身份焦虑等主题深入探讨。部分与会者还分享了各自个性化却又具有普世意义的阅读体验。大家现场踊跃发言,交流氛围热烈,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不断迸发思想火花。
孝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鲁晓丽,二级调研员沈腊梅出席会议并讲话。鲁晓丽指出,万雁小说集中的九部作品如同“九面明镜”,清晰映照出当代人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如职场压力、家庭矛盾与人际疏离等,深刻折射出人性深处复杂微光——贪婪与善良、懦弱与勇敢、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与碰撞。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她的作品如一束光,照亮被忽视的角落,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与人性的光辉,发现平凡日子中的温暖与希望。
同时,她对孝感作协提出希望:要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促进本土作家相互学习、碰撞思想、激发灵感;要加大青年作家培养力度,确保孝感文学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要引导作家更多关注本土题材,创作出展现孝感风貌、讲述孝感故事、传递孝感精神的优秀作品;要积极搭建对外交流桥梁,助力本土作品走出孝感,走向更广阔舞台。
方东明表示,近年来孝感市中短篇及长篇小说创作成果显著,涌现出周芳、万雁、张驰鹏、喻长亮、艾容等一批实力作家,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良好反响。此次作品研讨会暨座谈会不仅为孝感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对推动孝感本土文学繁荣、促进作家队伍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朱道能)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