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湖评论 | 盘一盘“十四五”里的大发展与小确幸①:“上新提速”注解光明论
湖北日报 2025-10-13 21:57:27

花湖国际机场花湖国际机场

湖北日报评论员

挪威的三文鱼、波士顿的龙虾……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花湖国际机场冷链仓库里,来自全球的生鲜食材不断卸货上架,航空货运架起“空中餐桌”,湖北人的菜单频频“上新”。

在湖北,“上新”不是消费领域的专属,而是渗透进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从武汉梦时代广场吸引全国消费者打卡,到“荆楚造”人形机器人加速“添丁”;从200 余家企业在鄂组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到外贸以新业态、新蓝海、新通道“三新”实现强势增长……“十四五”期间,湖北在消费、科创、产业、交通等领域的“上新”速度不断刷新纪录,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映照中国经济光明论。

“上新”的核心密码,是发展动能的更新。科技创新的“牵引力”加速迸发,从光电信息到高端装备,从北斗导航到生物医药,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关键变量”加快转化为“最大增量”。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更加坚实,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步伐铿锵,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枢纽开放的“辐射力”持续扩大,“空中丝绸之路”与“钢铁丝绸之路”在此交汇,湖北从“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跨越,内陆腹地挺立为开放前沿。“三力”共振,共同铸就了湖北经济光明而坚实的底色。

“上新”的底层逻辑,是发展方式的革新。“十四五”期间,湖北经济总量站稳4万亿、跨越5万亿、迈上6万亿,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但湖北所追求的,不仅仅是GDP的增长速度,更有“GDP的耐用度”,即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向“新”而行、以“质”取胜,湖北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从要素驱动更多转向创新驱动,从规模速度型更多转向质量效率型,拥有了更强健的骨骼、更活跃的细胞、更充沛的血脉。尽管遭遇疫情重创,湖北仍实现了年均7.1%的经济增速,其间有3年增速位居中部第一,经济总量占中部地区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9.5%提升至2024年的20.9%。湖北经济增长不仅有了更重的“吨位”,更有了更强的“质感”。

“上新”的最终落点,是发展成果的刷新。全球美味便捷直达,购物体验焕然一新,智能产品走进生活,这些“上新”直接提升了群众的消费品质与生活质量。更为深远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拓宽了就业创业的机遇之路。每一次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模式创新,共同将荆楚大地大发展的蓝图,转化为人民群众“小确幸”的温度。

“上新”是一种发展的状态,更是一种拼搏的精神。它体现着永不自满、勇于超越的进取姿态,彰显着向前迈步、向上攀登的奋斗宣言。当我们回望“十四五”这个浓缩的时间单元,很多的“新”是在遇到的困难问题比预计的要多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是在攻坚克难、把握机遇、风雨兼程的长途跋涉中拼搏出来的,因其不易,更显宝贵。

一切的“新”,最后都会变成发展的基础、生活的底色,我们一起经历其浩浩荡荡,一起感知其润物无声。“上新”提速注解了光明论,记录过往,更启迪未来。唱响光明论、相信光明论,就是相信脚下的路,相信坚实的步伐,由此走过一个又一个五年。

责任编辑:肖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