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蕾)10 月 13 日,第 36 个国际减灾日之际,丹江口市花和木幼儿园围绕 “幼儿防灾意识培育与自救技能提升” 核心目标,策划实施 “知识学习 + 实战演练 + 趣味游戏” 一体化防灾减灾主题活动。通过专业化设计与家园协同机制,该园将防灾教育从 “单次活动” 转化为 “长效保障”,相关实践不仅强化了幼儿应急能力,更推动防灾理念深入家庭,为学前阶段安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路径。

沉浸式教学:让专业防灾知识 “具象化”
针对幼儿认知特点,该园摒弃传统说教模式,采用 “绘本讲解 + 动画演示” 的沉浸式教学法。在大一班活动现场,教师以《地震小怪兽别害怕》绘本为载体,将地震原理转化为 “地球妈妈轻微摇晃” 的拟人化表述,明确 “桌下、墙角避险” 的具体动作;电子屏循环播放的《防灾小课堂》动画,则聚焦暴雨、泥石流等灾害的危险信号,通过 “安全小卫士” 角色演示 “捂口鼻”“避电线杆” 等关键自救动作。

互动环节中,幼儿对 “暴雨积水能否靠近电线杆” 等问题回应准确,部分幼儿还完整复述 “火灾弯腰捂口鼻” 的逃生要点,显示出知识转化效果。“通过具象化呈现,将专业防灾知识转化为幼儿可理解、可记忆的内容,是本次教学设计的核心思路。” 参与教学的教师表示。
规范化演练:2 分 30 秒完成全园疏散
当日上午 10 时,模拟火灾警报声在校园响起,全园 “火灾急救逃生演习” 正式启动。现场可见,各班教师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状态:快速分发预置的湿毛巾,同步以稳定语气引导幼儿 “捂紧口鼻、弯腰贴墙、有序疏散”,避免拥挤慌乱。

从警报触发到最后一名幼儿抵达室外安全区域,全程仅用时 2 分 30 秒,120 余名幼儿实现 “零遗漏、零混乱” 疏散。演习后,保安人员还现场演示灭火器 “拔销 — 握管 — 压把” 的标准操作流程,通过实物实操强化幼儿对消防工具的认知,不少幼儿主动观察并模仿关键动作,演练的规范性与参与度显著提升。
场景化游戏:让避险技能 “落地见效”
逃生演练结束后,户外活动区被改造为 “防灾实践场景”:积木搭建的 “地震避险区” 用于模拟室内避险,幼儿需在 “地震预警” 指令下完成 “抱头蹲伏、抓牢桌腿” 动作;蓝色布料铺设的 “暴雨积水区” 与彩色标志桶围设的 “泥石流区域”,则针对性训练 “绕开危险区域” 的判断能力。“场景化游戏解决了‘知识记不住、用不上’的问题。

家园协同:构建 “长效安全防护网”
“丹江口地处汉江流域,暴雨、洪涝等灾害偶有发生,学前阶段防灾教育是民生安全的重要一环。” 该园在采访中表示,本次活动并非单次行动,而是长效防灾教育体系的起点。
据介绍,后续该园将通过家长群推送《家庭防灾指南》,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制定家庭逃生计划,实现 “园所教育 — 家庭实践” 的闭环。“孩子现在会主动教我们逃生动作,还要求全家模拟演练。” 印证了活动的家庭辐射效应。
该园防灾教育体系已覆盖全体幼儿及家长,形成 “园所主导、家庭参与、社会协同” 的安全防护格局。园长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教育形式,探索更贴合幼儿特点的防灾教学模式,为学前阶段安全教育提供 “丹江口样本”。
-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