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天门“决胜收官‘十四五’ 跨越赶超‘十五五’”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莎莎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赵莎莎、通讯员熊文婷)10月10日,天门举办“决胜收官‘十四五’ 跨越赶超‘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通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天门聚焦建支点、争当‘优等生’,走出了一条‘复元打平、重回赛道、修复向好、聚势突破、整体提升’的昂扬向上发展曲线。”天门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周启荣介绍,五年来,天门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总体完成,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形成了群众动起来、社会转起来、经济活起来、信心强起来的生动发展局面。
天门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周启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莎莎 摄)
天门市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可达到850亿元,五年年均增速达6.7%。
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等5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
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79个、总投资1308亿元,沿江高铁、武天高速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化纤纺织产业园、绿色循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
天门市连续四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构建“一主两新三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纺织服装、循环经济正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6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7家。
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1。
服装电商交易额从70亿元跃升至513亿元、总销量突破6亿件。
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80万吨以上,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庄品健、红日子、鑫天农业获评国家级龙头企业,“天门花椰菜”“天门早黄豆”“天门半夏”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商贸服务业扩量提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0.6%提高到49.8%,我市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网红经济、夜市经济发展火热,城市“烟火气”十足。
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提升,武天高速东段建成通车,武天高速西段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将在年底建成通车,天门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可实现30分钟到武汉,3小时直达上海、重庆。
水乡公园城市魅力彰显,天门新区、高铁新城启动建设,北湖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改造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竣工投用,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带动力、辐射力明显增强。
和美乡村加快建设,成功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30个,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338.37公里、总里程达4895公里,建成农村新能源充电网络3公里“服务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优化至1.6:1。
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翻倍。
科创成果转化加快,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显著,线上可办事项超2000项,办理时限压缩88%以上。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5万户。
深入开展大财政体系建设,清理国有“三资”1522亿元,盘活融资9.57亿元。
以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为切入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城区人口增加超10万人,一百多个县市区来天门市考察学习,“天门经验”全省推广。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今年9月底,PM2.5浓度为24.9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3%,均位列全省第三,两项指标为历史最好数据。
国考、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
新增城市绿地42.26万平方米,张家湖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天门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现代水网先导区试点、全国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区域用水总量、供水和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稳定可控。
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湖北唯一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全市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23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30亿千瓦时。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累计达-28.61%,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左右。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43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486户,幼儿托位数量达4010个。
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88套。
新增公办学位3.7万余个,组建教联体66个。
天门市一医汇侨院区建成投用、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市级医院前十,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石家河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遗址博物馆预计年底建成。
大力创建生育友好型城市,2024年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长17%,全国政协、民进中央、中国人口学会来天门市专题调研,央媒省媒多次聚焦深度报道天门市鼓励生育工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