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超赞!这项“湖北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湖北日报 2025-10-09 19:04:48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彤、通讯员谢毅)9月29日,全国农渔循环种养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农渔循环种养工作成效,交流各地典型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我省在会上作题为《推进稻渔产业提档升级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典型发言,具体内容如下:

湖北是稻虾种养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湖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部署要求,以稻渔产业提档升级为抓手,优政策、强科技、促融合、唱品牌,奋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cb202507151754014933457dym.jpg

去年全省稻渔面积885万亩,产出优质稻谷486万吨、水产品122万吨,居全国第一;今年全省稻渔面积914万亩、同比增29万亩,构建起“一田多用、粮渔共赢、生态富民”的新局面。

打好政策“组合拳”。2018年,湖北省印发《全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将稻渔产业纳入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由省领导担任“链长”,2023年,出台“米九条”“虾十条”“鳝七条”等政策。

“十四五”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5亿元,支持良种选育、技术推广、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将小龙虾、黄鳝等稻渔品种纳入特色保险补助范畴,财政补贴比例不低于60%。开发“虾农贷”“鳝保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按照2%的标准为市场主体进行贷款贴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下好科技“先手棋”。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领衔组建省级专家组,设立产业研究院,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协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成立10个科技小分队,赴主产县开展分片包干技术指导。

搭建“农业科技超市”,通过成果展示、专家答疑、线上直播等形式,开展“一站式”服务。制定发布稻渔技术标准23项,明确沟坑占比、水稻单产、日常管理等要求。

积极探索“四季有虾”技术模式,亩产小龙虾800斤,实现“一季红”到“四季鲜”。全面推广稻虾鳝、稻虾鳖、稻虾蛙等复合模式,比传统的稻虾模式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cb202507151753330550083quu.jpg

建好融合“全链条”。支持加工企业技改扩建,新购置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备3844台(套),创建小龙虾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43家,年加工量9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近七成。推动小龙虾“吃干榨净”,虾青素、甲壳素纳米晶等精深加工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

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年交易量23.7万吨、交易额110亿元。探索建设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推动科研、生产、加工、流通、金融等资源有效对接,吸纳主体1094家、成交额161亿元。建设1850亩的稻渔产业融合示范基地,“虾稻之乡 田园丰收”主题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唱好品牌“特色戏”。将“江汉大米”“潜江龙虾”“仙桃黄鳝”上升为省域公用品牌,制定品牌管理办法,签订合作协议,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子品牌”模式。发布“潜江龙虾”“仙桃黄鳝”价格指数,打造行业发展风向标。开发“潜江龙虾”系列文创产品150种,研发特色菜品128种,在全国开设品牌直营店超过4000家。

cb202507151754296648195rmt.jpg

“仙桃黄鳝”6道菜品入选《中国楚菜大典》,烧烤鳝片、粉蒸鳝鱼等菜品成为盒马鲜生、良品铺子等连锁商超的热销产品,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全景式推介仙桃黄鳝。

每年举办潜江龙虾节、仙桃黄鳝季等活动,在北上广深等地开展“走出去”专场推介20余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潜江龙虾”“仙桃黄鳝”品牌价值分别达527.2亿元、306.5亿元,位居同类产品榜首。

下一步,湖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促进稻渔产业提质增效,为推动农渔循环种养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