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打造城市更新新标杆]青山正街焕新,重塑“工业记忆+人文焕新”文化地标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13:50:38

近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持续推进,青山正街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亮相公众视野。斑驳的红砖墙、锈色的工业管道与先锋艺术涂鸦交融,旧厂区仓库变身潮流艺术空间,老建筑中飘散咖啡香气……这条承载城市工业记忆的老街,凭借“保留+焕新”的更新理念,正成为融合在地人文与年轻活力的文化新地标。

老街新生,工业记忆的当代转译

在青山正街的改造中,“拆除”不是首选,“对话”成为主线。项目运营团队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手法,保留老建筑原有的结构肌理与材质特征——桁架屋顶、铸铁窗户、空中连廊均被转化为空间叙事的一部分。更令人惊喜的是巷弄转角处的“超预期设计”:巨型管道与建筑交融成为艺术装置,墙体化作打卡画卷,建筑线条与镜面碰撞出光影艺术……甚至连裸露砖墙也被重构为公共休憩座椅。这种“痕迹与创造”的共生,让工业遗址不再是静止的标本,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时空媒介。

街区的“正街历史馆”记录着“青山正街 我们正在”的更新历史。它并非简单的历史陈列,而是以“工业与人”为主线,通过老照片、生产工具、老物件等实物,结合影音技术,生动讲述了如何从过去的工业脉搏演进到今天焕新地标的完整故事,让一切更新有迹可循。一位街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人文记忆是精神的根脉,应当被看见、被理解、被唤醒。”

打造城市更新新标杆: 青山正街焕新,重塑“工业记忆+人文焕新”文化地标.docx

“正”文化,老街焕新的精神内核

青山正街的主题宣传语是“青山正街 青春正好”,这也正是街区的文化核心。它的“正”,远不止于街道名称。它代表着正道、正好、正青春的精神内核,贯穿于街区焕新的全过程。

“正”体现在尊重历史的正道。改造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手法,保留老街肌理,让历史痕迹成为讲述故事的载体。清代石板路、铁铺招牌等细节被精心修复,维系了老街的烟火气。

“正”也体现在恰逢其时的正好。青山区作为武汉的“工业老大哥”,正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山正街的焕新,正好契合了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为工业遗产活化提供了“青山方案”。

“正”还代表着永葆活力的正青春。正如街区的策划人员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建筑重生,更要让故事延续”。这种青春不是年龄概念,而是一种创新、活力和共创的精神状态。

打造城市更新新标杆: 青山正街焕新,重塑“工业记忆+人文焕新”文化地标.docx

青春共鸣,青春潮涌动正街

今年五一期间,青山正街首届“红”生活艺术周开幕,一场跨越近七十年的青春对话在此上演。而国庆期间的“青山FUN电节” 更是将这种代际共鸣推向了高潮。

FUN电节期间,老街化身为潮流电音现场,但巧妙的是,舞台背景正是保留完好的老厂房红砖墙,DJ打碟台背后是高耸的工业铁架。

六七十年前的青山正街,原本就是当时的潮流集聚地。如今,从交谊舞到街舞,从迪斯科到蹦迪,与曾经的青春碰撞,共同感受青山正街“生而滚烫 永远热烈”的青春气息。它创造了一个让不同年代青春精神共鸣的场域,让工业历史与当代潮流和谐共存。

打造城市更新新标杆: 青山正街焕新,重塑“工业记忆+人文焕新”文化地标.docx

三轮驱动,老街区的场景革新

青山正街更新策划的核心在于“演艺+艺术+商业”三轮驱动的模式。在其策划中,未来整个街区将被打造为一个开放无界的沉浸式演艺场,通过1部精品剧+N个演艺点为核心内容,让历史触手可及,让体验无处不在。

这种全域沉浸式演艺体验,让老街不再仅仅是购物消费的场所,而是成为情感共鸣和文化体验的空间。正如项目运营方所言,“让老街成为创新旧改空间、多元演艺文化体验秀场”。这里不仅有网红打卡点,更在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蕴藏着惊喜。十多位美术家的作品让建筑成为艺术品,这里正在成为艺术摄影和写生的绝佳场所。

05 青春共创:以沉静和耐心“养商育市”

青山正街的活力,不仅来自于精心设计的空间,更来自于持续的艺术共创和社群互动。

在缺乏基础人流量、沉寂已久的工业生活区的老街,吸引品牌入驻并让其扎根成长,是一场考验耐心与智慧的长期战役。青山正街的运营者深知,仅靠短期流量炒作难以持续,必须通过系统性“养商护商”策略,构建良性商业生态。为此,街区成立“青山主理人联盟”,推出共创计划:提供首年租金优惠30%~50%、首店最高百万奖励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同时引入MUJIN咖啡等知名品牌作为“流量锚点”,带动小众设计师店铺、本地文创品牌形成业态互补。

正如其他成功案例所示,老旧街区的焕新需经历“培育期”,而青山正街的实践正在印证“时间是最好的合伙人”。运营团队拒绝急功近利的招商模式,转而通过长线陪伴与商户共同成长——这种“护商”耐心,正是街区从“冷清”走向“温热”的关键转折点

青山正街的实践,与上海上生新所、广州永庆坊、成都东郊记忆等知名更新项目一脉相承,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对“工业文化在地性”的深度挖掘。它不止步于商业业态引入,更通过文化策划、艺术介入与社区共创,构建起兼具历史纵深与未来张力的公共空间,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青山方案。

未来,青山正街片区还将计划推进沉浸式演艺形式,并持续推进二期工程建设。青山区计划串联青山正街、武钢文化旅游区、青山江滩等资源,打造工业文化游、亲水生态游、潮玩休闲游三大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从铁水奔涌的工业脊梁到艺术焕新的文旅地标,青山正街的蜕变印证了城市更新应有的温度与智慧。当老一辈工人在曾经的厂房前跳起现代舞,当大学生们在工业遗址前打卡留念,工业历史的厚重与青春活力的轻盈和谐共生;这条街区的重生正悄然书写城市存量时代人文与空间共荣的新范式。(湖北日报通讯员 黄义)

责任编辑:刘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