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我的长江我的家丨夜幕下的武昌湾:用歌声吸引年轻人
湖北日报 2025-10-06 18:16:5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001 夜幕下的武昌湾,歌手登台演唱。.jpg

歌手鲁豫皖(中)在露天舞台演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啊杰咯,啊杰咯……”

10月5日晚,武汉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业大四女生鲁豫皖,再一次来到武昌湾1956江滩公园,演唱彝族歌曲《不要怕》。

这首歌旋律跳进,节奏清晰而活泼,富有流动性。唱到高潮处,坐在台阶上的观众热情鼓掌。

鲁豫皖今年21岁,来自河南商丘,这是她最喜欢,也最拿手的歌曲之一。

这天晚上,她分三次登台,每次连唱三首,一共唱了九首歌曲。

003 夜幕下,歌手登台演唱。.jpg

▲歌手陈曦(中)在露天舞台弹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另一名男歌手陈曦跟她轮替,也唱了九首歌曲。

江滩夜色中,陈曦戴灰色鸭舌帽,一边抱着吉他弹奏,一边投入地演唱《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赢得现场观众共鸣,有人小声跟着哼唱。

陈曦今年38岁,家住武昌橡树湾,是一家连锁医疗机构市场部经理。唱歌,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为了这场露天音乐会,他骑电瓶车从家里出发,骑了半个多小时。唱完了,又骑电瓶车回去,到家已经转钟。

006 江边搭建的露天舞台。.jpg

005 江边搭建的露天舞台,成为游客打卡点。.jpg

▲江边搭建的露天舞台,成为游客打卡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舞台颇有特色,露天搭建在江边,有一个“桥见武汉”的方框造型,颜色涂成与鹦鹉洲大桥相同的橘红色。

歌手站在露天舞台上,背对滚滚长江、鹦鹉洲大桥和夜幕中的城市高楼,面向陌生而热情的观众放歌,“ 最开始有点紧张,唱着唱着就适应了,感觉也就来了。”鲁豫皖感叹,从没想过能在这里歌唱,特别有成就感!

陈曦也说,前来休闲的市民和游客很多,大家或坐或站,夜幕下的武昌湾江滩,唱歌的氛围拉满,很开心在这里弹唱,“希望大家通过我的歌声,记住武昌湾。”

014.jpg

▲精心设计的观江吧台,人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感受秋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武昌湾1956江滩公园由解放闸至张之洞路,全长约1.1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米,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重要组成部分,9月28日试运营,10月1日正式开放。

该公园由武船片堤防改造、江滩环境整治而来,主要包括堤防改造、岸坡加固、景观绿化等内容,拆除原有防洪墙1045.5米,新建江滩绿化景观约3.1万平方米。

其中,武船片堤防是武昌古城文化的承载地,项目团队通过“剃、补、换、洗、勾缝”等传统工艺,重现红砂岩材质外观、纹理,确保历史质感。武船旧址是武汉近代工业文化的杰出代表,项目团队多次实地踏勘细致测绘,邀请老船厂工人讲述往昔故事,确保每一处历史回响都真实可考。

007 毛主席雕像广场。.jpg

▲毛主席雕像广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009 远处为历史塔吊。.jpg

▲远处为历史塔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公园核心文化地标——毛主席雕像高5.18米、重7吨,位于广场中央,生动展现伟人风采。作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地标,雕像由武昌造船厂2003年12月建成,本次改造在完整保留雕像本体、坐落位置及朝向方位等基础上,提升广场功能,优化景观视野,丰富参观体验。

011 游客打卡拍照。.jpg

▲游客打卡拍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武汉城建集团旗下园发公司项目运营负责人吴迪介绍,武昌湾最大的特色,除了江景壮观、视野开阔,就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工业遗产与红色文化交融。黄金周期间,每天吸引市民和游客两三万人,“目前中老年人居多,我们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

坐在防洪墙下休息的游客,以中老年人为主。4.jpg

▲坐在防洪墙下休息的游客,以中老年人为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摄

在江滩搭设露天舞台,定期举办音乐会,就是吸引年轻人的方式之一。

“后期将通过举办露天音乐会、艺术展览、民俗文化市集等公益文化活动,让武昌湾1956公园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江滩公园新名片。”吴迪说。

责任编辑:曾振求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