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10月1日清晨,东湖凌波门“日出东方 千帆竞发”现场,游客把行李箱自发排成一条笔直的“信任长廊”,无人看守却无一丢失。人们怀揣对晨光的期待而来,却在不经意间,让“无人看守的行李”成为别样的风景。
“放心放”放的是什么?表面是行李,实质是信任。这一幕没有指挥、无需监督。当第一缕曙光跃出湖面,照见的不仅是涟漪金波,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信任:我相信你不会伸手,你相信我不会怀疑,我们共同相信这座城市值得托付。
这份文明的底气,离不开“看不见的守护”。晨曦还未降临,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巡特警队员已沿湖巡逻;国庆长假期间,武汉公安启动高等级勤务,在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地加密巡逻频次,用“见警率”提升群众“安全感”。“放心”的背后,是城市治理者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是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坚实支撑。
武汉并非天生如此,变化源于久久为功。党建引领的网格化治理、公安叠加的立体化巡防、志愿者嵌入的零距离服务,把“不能偷”升级为“不想偷”。该短视频上线后,评论区化作“告白墙”:自行车忘锁隔夜仍在、手机落桌二十分钟无恙、楼道快递包裹数日无人动……看似琐碎的“路不拾遗”,更印证了这种文明不是偶然的一时之举,而是融入城市肌理的日常常态。
日出会日落,但城市文明建设永在进行时。愿这样的文明细节不断涌现,让更多人在欣赏城市风景的同时,感受到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