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 通讯员梁炜
9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强省篇。黄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洪程介绍,近年来,黄冈市锚定“县县有优质高中、镇镇有优质初中”目标,以教联体改革为突破点,以资源优化为支撑点,以质量提升为落脚点,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黄冈市不断深化教联体改革,构建“镇镇有优质初中”新格局。全域整县推进教联体改革,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扁平化体制。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远近搭配”原则,将全市1081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为170个教联体,在省内率先实现公办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联体建设全覆盖。搭建一体化架构。核心校和成员校实现行政管理、编制统筹、经费使用等“七个一体化”,推行教育教学“十七个统一”,成立德育、教学和学科委员会,建立集体决策、校区执行、分线检查的闭环机制,确保城乡教育质量标准统一。配置均衡化师资。建立“刚性流动+激励保障”教师交流机制,按距离实行“三级九等”交流补助政策,将交流经历与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等硬性挂钩,确保交流教师中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30%。创新周转房保障模式,解决1200余名交流教师住宿难题。全市共交流教师4118人,其中骨干教师1384人,占比33.61%。2025年中考监测显示,初中教联体优秀率提升面达89.4%,农村校区优秀率提升面达88.7%,“镇镇有优质初中”格局基本形成。
强化高中协同联动,激活“县县有优质高中”新动能。坚持市域统筹、市县联动,推动县域与城市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社会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5年度“中国县域中学百强”黄冈五所县域高中上榜,表明社会对黄冈县中振兴的认可。市县联动促均衡。以黄冈中学为龙头,组建覆盖团风、罗田、英山等5所县一中的教联体,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通过共享课程资源、开展联合教研,带动薄弱县中质量提升。指导黄梅、武穴、蕲春等地一中牵头联建本地农村普高,深化“教学、教研、测评”全链条协作,促进县中协同共进。跨域联动助发展。对接武汉优质高中资源,促成其与黄冈13所县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线上同步课堂、远程教研等方式开展活动35场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县中质量提升。改革联动提质效。推动普通高中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差异化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设置5个维度分类评价,引导学校聚焦内涵与特色。黄冈中学、蕲春一中和浠水一中分别入选科技、德育和人文特色高中试点学校。黄冈市“县县有优质高中”目标基本实现。
优化资源要素保障,夯实优质教育硬支撑。坚持资源跟着需求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强力扩充学位。近三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0435个,麻城一中、英山一中、红安实验高中、罗田实验高中、黄梅城南高中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入55亿元,推进团风、红安、罗田、浠水、蕲春等地一中和6所农村普高迁建工程,夯实县域高中振兴基础。建强师资队伍。通过专项招聘一批、公开招聘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批等“三个一批”方式,按照“退一补一”原则,近三年共补充义务教育教师4445人、高中教师1234人。实施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国培44484人次、省培6321人次,师资结构持续优化。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国家及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整合网上巡检、网络会议、网络备课、专递课堂、网上阅卷等五大功能,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进、课程共建、师资共育。创新推行“一周线上备课、一月线下教研”模式,教联体内共建共享优质教案1.2万份、精品课例3600节,数字化赋能成效明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