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子轶、通讯员郭姗姗)肉类发黏?凉皮结块?卤味发酸?请立即停止食用!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聚餐、外卖、宴会等成为不少湖北人的假期标配。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提示,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实用指南。假日期间,吃吃喝喝的时候记住这几点,能避开大多数“坑”。
外出就餐 看清餐馆“体检报告”
省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处提醒,在外就餐,证照齐全、卫生状况良好的餐饮场所是首选。选择餐厅时,优先寻找“笑脸”标识和“互联网+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消费者可通过透明橱窗或视频直播实时查看后厨情况。这类餐厅后厨加工区域无明显油污,刀具无污渍,砧板无霉斑,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点餐环节也有讲究。凉菜、凉拌菜、刺身和沙拉等冷加工食品风险较高,需谨慎选择。若发现菜品有肉类发黏、凉皮结块、卤味发酸等感官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
外卖订餐时,要仔细查验商家资质和近期用户评价。收到餐食后,检查“食安封签”是否完整,并在1小时内食用完毕。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在餐馆后厨进行例行检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摄)
婚宴聚餐,酒店需把好“四关”
节假日是婚宴等集体聚餐的高峰期。选择酒店时,除了查看环境卫生,还要留意其量化分级标准。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承办集体聚餐的酒店需严格把好食材进货查验关、人员健康关、清洗消毒关,落实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等要求。每样菜品至少留样125克,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以备溯源。
很多人趁着“国庆”假期办婚宴。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应按照此前发布的湖北省地方标准规范操作。食品加工和就餐场所应远离粪坑、垃圾站等污染源,配备防鼠、防虫、防尘设施。农村聚餐禁止使用野生菌、发芽土豆、四季豆等高风险原料,不采购无检疫证明的肉类、过期食品以及来源不明的食材。值得注意的是,醇基燃料需添加颜色进行警示区分,并单独存放,严禁与食品及食品原料混放。
鄂州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国庆、中秋节前市场监管和安全稳定工作部署会议。(鄂州市场监管 供图)
商家自查,警惕五大风险点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严禁超范围经营。面对假期激增的用餐需求,商家需合理安排接待量,避免超负荷运营。
针对高风险食材,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商家,要特别警惕五大风险点:
· 高温环境下食品腐败变质风险,特别是水果、散装熟食、乳制品等易变质食品;
· 湿米粉、久泡木耳等食材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风险;
· 禽畜肉制品未彻底煮熟或生熟交叉污染,可能导致致病菌污染的风险;
· 四季豆、扁豆等豆科植物未烧熟煮透,天然毒素残留的风险;
· 野生菌类、有毒野菜及发芽马铃薯等含有生物碱或天然毒素食材的误食风险。
节假日也是食品浪费的高发期。市场监管部门鼓励餐饮商家在菜单上标注菜品分量,提供小份菜选择,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消费者也应按需点餐,如果发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可及时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