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预制菜”风波后,西贝官方公众号上接连发布多篇暖文,内容大多为顾客、合作伙伴对西贝的支持和肯定,却被不少网友质疑“虚构叙事”“煽情炒作”。
其中一篇以儿童视角讲述“哭着闹着也要吃西贝”的文章,被质疑利用孩子煽情宣传,最终在争议中被下架。这些“忠粉故事”非但没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反而弄巧成拙,进一步透支了品牌信誉。
信任危机当头,消费者关切的不是温情故事,而是企业如何解决问题。此前风波中暴露的超长保质期食材、预制菜知情权等实质性问题,并未得到妥善处理,西贝却试图用温情叙事来绕开争议焦点,本质上是对消费者诉求的忽视。当公众还在追问“预制菜是否提前告知”“食材保质期是否合规”时,品牌却沉浸在自我构建的好评滤镜中,这种自说自话的沟通方式,只会让消费者觉得品牌在回避问题,进而加剧不信任感。
餐饮品牌的信任根基从来不在故事里,而在品质中。拿出直面问题的诚意,将精力从“讲故事”转移到“做实事”上,该整改的整改到位,该公开的坦诚公开,加强品质管控,提升管理水平,沉下心来打磨品质、优化服务,以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的关切,用透明的经营、过硬的品质重获消费者信任,重新赢得市场认可。
市场不会为逃避问题的企业留余地,但也会给直面不足、持续精进的品牌以成长空间。是被舆论风波压垮,还是涅槃重生,关键在企业自身是否有正视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以消费者的监督为契机,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改进的动力,推动企业革新蜕变,深耕产品品质,扛牢社会责任,才能穿越危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