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张灿 通讯员 陈亮 朱玫 周静
每当端起香喷喷的米饭,呼吸着白色蒸汽的氤氲甜香,是否想过第一粒大米究竟来自于哪里?
9月20日,由省粮食局主办,湖北日报、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承办的“小记者问粮安”系列采访活动第六期,赴荆门屈家岭遗址博物馆、国宝桥米种植基地研学。来自武汉市武昌文华中学七年级的3位小记者团成员,探秘稻作文明的史前遗迹,溯源江汉大米核心产地,采访“江汉大米”品牌首批授权核心企业的负责人,亲手割水稻、打谷子,体验一场跨越5000多年时空的寻“甜”记。
“No.1中华路店”,小记者们的寻访之旅从湖北粮油公用品牌“荆楚粮油”展销中心启程。占整面墙的一幅湖北地图上,黄、绿、蓝色图章分别标注着油菜、水稻、小麦核心产区,色彩纷呈。“湖北生态美,荆楚粮油香”的品牌标语金灿灿。这家店里,湖北省域公用品牌“荆楚粮油”“湖北菜籽油”“江汉大米”的各色优质粮油产品琳琅满目。
“为什么都叫江汉大米?”看到展示货架上,不少大米品牌的包装袋上均印有同一粒大米图样,来自武汉市武昌文华中学七年级的包诺韩很好奇。
“2024年3月,‘江汉大米’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湖北稻米有了一张共同的‘名片’。”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才介绍,湖北水稻年产量190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江汉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的核心区,涵盖湖北的37个县市,水稻产量占湖北全省总产量的63%。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领先全国的科技实力,孕育出质优味美的江汉大米,成为南方优质大米的骄傲和代表。
“你看它的长宽比超过3.0,是拥有模特身材的长粒米。”陈三才秘书长形象地讲解,与东北的圆粒粳米、广东的小粒籼米相比,“江汉大米”的主要特色是长粒、籼米、口感好,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卖点。
成立仅两年的新品牌,迅速闻名全国,“江汉大米”真有这么好?七年级的周祉桓疑惑地问道。
“这是几千年的稻作文化在湖北的历史沉淀。”陈三才秘书长建议采访团去荆门“中国农谷”看看。
无垠稻田间,蜿蜒河水畔。走进位于荆门的屈家岭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史前的“碳化稻谷”吸引了小记者们的目光。据考证,这是5000多年前的粳稻,是最早发现人类驯化水稻的印证。打破了水稻起源于印度、日本的学术论断。小记者们惊呼: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米饭的“祖先”。
“陶球上面的‘田’字花纹,有的封口,有的没封口。”在博物馆讲解员的提示下,付博雅小记者发现了同时期出土的屈家岭文化陶球的奇特之处。有学者据此推断,在那个年代,已经有“蓄水、放水”的农田水利灌溉意识。
发掘出大量的家猪牙齿和碎骨,说明当时已有余粮饲养家畜;出土的陶制器皿中,残留有水稻、粟等的未完全发酵植物淀粉粒,证明屈家岭先民利用剩余粮食酿酒,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一件件文物遗迹,印证着江汉平原的土地富饶,稻作文明源远流长。
之前还对“江汉大米”品牌实力将信将疑的周祉桓不禁感叹:每一粒米都有了生命和故事,江汉大米果然有沉甸甸的“老底子”。
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的江汉大米品质如何呢?
距离屈家岭遗址博物馆仅10多分钟车程,就是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的优质稻种植基地。作为“江汉大米”品牌首批授权的核心企业,这里生产的大米拥有众多粉丝。
当天,金灿灿的稻田中,国宝桥米的丰收节热闹非凡。《吃米饭猜大米》的小游戏,吸引众多小朋友跃跃欲试。主持人端上3种大米饭,请5个孩子上台试吃,猜哪种是用江汉大米做的米饭。
“第一种有点硬但是很香,第二个软糯Q弹好吃,第三种也好吃。”小朋友们犹豫再三,区分不出来。
主持人笑着揭晓答案“第二”,并透露:另两种上场的大米分别是进口泰国香米、正宗五常大米,售价比江汉大米贵一倍。
“江汉大米好吃又不贵,还要啥自行车。”采访团的成员们哈哈笑道。
以前,江汉平原种水稻品种杂,没统一标准,产量也不稳,好米只能在本地卖;现在,有了统一品种、核心基地和严格标准,“江汉大米”成了响亮品牌。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推介会上,十家企业签了11.8亿元订单;今年6月,广东的粤厨团来湖北考察,看完基地和车间,尝完用江汉大米做的蛋炒饭、煲仔饭,当场签下10亿元的采购协议。听完国宝桥米总经理韩志刚的介绍,包诺韩在研学报告中写道:“江汉大米的故事,也是湖北农业进步的缩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