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十年磨一剑 武汉文理学院学子智能汽车竞赛斩获全国二等奖
湖北日报 2025-09-23 15:48:5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军、通讯员施慧丽


8月18日至20日,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杭州举行。历经72小时角逐,武汉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邓元溪、甘振涛、乾子晨、蔡政、李佳淇组成的“双车跟随组”,从全国294所高校的700余支队伍中突围,不仅将沉甸甸的全国二等奖收入囊中,更让该校智能车团队走过十年逐梦路,终在全国赛场迎来曙光。


比赛场上。

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双车之间的通信稳定性与协同控制。”回忆备赛时,队员们印象最深的是技术瓶颈期的煎熬,“当出现干扰信号时,两辆车会跟随失败,比如前车急停时后车会发生追尾。”为攻克难关,他们泡在实验室近一个月,反复调试通信协议和算法参数,“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顶着星星回寝室是家常便饭”。

邓元溪(双车跟随组组长)

走进决赛赛场,复杂心绪在团队中交织。队长邓元溪底气十足:“2024年暑假赛后我们就决定再战2025 年,近一年备赛,我们相信自己的方案和技术积累。”带队教师叶玉杰则满是感慨:“智能车团队十年积累、十年磨炼,2025 年终于踏入决赛赛场。”已毕业读研的田彬杰远程盼着“终于可以在决赛场上比试一下”;负责擦赛道的甘振涛、蔡政“手心都在冒汗,生怕赛道没擦干净影响小车速度”;大一萌新李佳琪早早备好设备,“害怕错过师兄们比赛的精彩瞬间”。直到把车放上起跑线,大家才定下神,“队友们互相看一眼,眼神里就一句话:稳住,我们可以的!”


赛场。

等待成绩的过程成了“煎熬”,队员们笑着说:“老师和同学们在群里反复问‘怎么还没出成绩’,大家心里都打鼓。”当“全国二等奖”的结果跳出,“先是愣了一秒,然后就是喜悦和释然——所有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组员对其它组车模进行检查。

双车跟随组车模调试。

这份喜悦里,藏着太多感谢。“40度的武汉,空旷的暑假校园,一个窗口的食堂,千百次的调试,我们都坚持过来了,得感谢彼此的默契。”队员们说,更要感谢学校“提供经费、场地等全方位支持”,感谢叶玉杰老师“顶着烈日送吃的、备器件”,感谢韩彩霞老师在他们想放弃时的鼓励:“备赛过程最重要,经历了,坚持了,就是成功了。”

双车跟随组车模调试。

彭翰宇(极速越野组组长)


比赛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邓元溪直言,曾觉得枯燥的《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这次全派上了用场:“当时上自控课觉得无聊,可调车时的PID算法真的是魔法棒,能把很多想法实现。”队员们的C语言、编程和debug 能力“上了好几个台阶”,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全局出发,以完整项目看待调试,这种综合能力是单独课程给不了的”。

“授人以渔、以赛促学,是我的核心指导思路。”叶玉杰老师说,遇到难题时,他从不多给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查资料、分析原理,自己提方案验证”,还要求学生“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注重文档规范、代码管理”。在他眼里,这支队伍最动人的是“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智能车的热情”:“面对未知技术,他们能快速查资料、消化应用;备赛压力大,却从不互相抱怨,这种凝聚力是成功关键。看着他们从青涩到成熟,我们特别骄傲。”

如今,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这场比赛,不仅让武汉文理学院学子站上全国领奖台,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淬炼了本领,让“十年逐梦”的故事,有了更坚实的续篇。

责任编辑:柯冬林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