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筑牢惠农保障网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湖北日报 2025-09-23 09:48:44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五年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决胜之年。湖北省委一号文件擂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战鼓。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坚强指导下,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保险主业服务国家战略,坚守“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的初心,从保障体系、产品创新、理赔服务、产业赋能和能力建设多维度发力,在荆楚大地书写金融护航乡村振兴的实干篇章。

1.jpg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走访慰问困难村组。

战略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乡村振兴,根基在保障,关键在布局。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一号工程”,成立主要负责人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构建“省分公司统筹、市分公司推进、县支公司落地、乡镇网点扎根、村级站点触达”的五级服务网络,让保险服务如毛细血管般渗透乡村每个角落。

为夯实支农惠农硬支撑,该公司在全省布局涉农县级支公司92家、正式乡镇综合服务机构477个,实现区县服务覆盖率100%、主要乡镇覆盖率超70%,服务能力直抵村(组),形成“群众足不出村可参保、灾损发生能理赔”的闭环。阳新县枫林镇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先生,对这份“家门口的保障”深有感触:“去年柑橘挂果期遇高温,镇里人保服务站工作人员当天就带农技专家来定损,一周内赔款到账,解了燃眉之急。”

在服务规范上,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更以精准为标尺:围绕“保险标的真实、保险数量准确、生产行为正常、具备保险利益”四个要点开展抽样验标,在行业内率先组建全省农险电话回访专属团队;每月对各分公司农险合规工作量化考核,开发农险风险地图预警潜在风险;省公司相关部门每季度开展业务流程全覆盖合规检查,以“制度+人力”双保障推动政策落地。2024年,累计承担农业保险责任超594亿元,支付赔款24.7亿元,惠及农户200万户次,用实实在在的保障为乡村振兴筑牢压舱石。正如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主要负责人所言:“我们既要让保险‘沉下去’,更要让保障‘实起来’,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金融央企的温度!”

产品创新 打好风险保障组合拳

农业生产“看天吃饭”,风险保障需“量体裁衣”。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立足湖北实际,构建“传统农险保基本、特色农险提效能、创新模式防波动”的多层次产品体系,聚焦各类农业主体多元化需求。2024年以来创新和改造涉农保险产品64款,让保险活水润泽田野,浇灌出产业兴旺之花。

在粮食安全领域,以三大主粮为核心,推出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产品,覆盖从播种到收获全周期风险。仙桃市长埫口镇某村村民周先生,2024年种植的7亩水稻因暴雨绝收,凭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获赔3850元:“每亩自缴10来元,就挽回了种子、农药全部投入,真是种粮人的‘定心丸’。”此外,在春耕备耕期间,积极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在田间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保障作物稳健生长,分公司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保险产品惠农政策、理赔流程,以实际行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针对特色农业,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聚焦全省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创新“一产业一方案”。2024年,承保潜江小龙虾、仙桃黄鳝、恩施茶叶、应城甲鱼等139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为35.2万户次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风险保障81.6亿元。其中,咸宁市崇阳县落地全省首单中药材气象指数保险,创新采用“金融+气象+农业”协同模式,打破传统农业保险“查勘难、定损慢”的局限。依托崇阳县2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将影响中药材生长的高温、干旱、暴雨3类关键气象灾害指标进行量化建模,通过预设温度阈值、降水量标准、连续无雨日数等参数,当监测数据达到触发条件时,无需现场查勘即可自动启动理赔程序,实现“灾害即触发、赔款快到账”。

在宜城市,羊肚菌种植保险的创新推出,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种植大户张先生说:“去年持续高温导致30%菌袋受损,损失近10万元。今年参保后,遇到类似情况也能获得赔付,让我们发展生产更有底气。”这项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特色保险,采用财政补贴大比例保费的方式,大大减轻了农户负担。

科技赋能 加快智慧助农新基建

数字经济浪潮下,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正从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转型。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以“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为核心,打造“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助农体系,让保险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飞越田野乡间,精准呵护每一寸土地。

“以前定损靠尺子量、眼睛看,100亩地要忙两三天;现在用无人机航拍,半小时就能出精准数据。”人保财险浠水支公司理赔员的话,道出了科技带来的变革。2025年4月,浠水县清泉镇突遭暴风冰雹袭击,连片油菜田倒伏折断。公司启动“人工查勘+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的立体化定损模式,无人机飞遍受灾地块,高清影像实时传输至“耘智保”APP,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快速建模,仅用1天就完成2000亩受灾农田的定损,为农户支付赔款14008元。

加强防灾预防,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运用遥感技术已为全省90余个县市的2000余万亩作物提供长势监测和灾害预警服务,定损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

除了“天上看”,还着力打造“线上办”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耘智保”APP整合承保、理赔、防灾等全流程功能,农户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投保、报案、查勘进度查询;“畜金保”生猪保险信息化平台在江夏区试点,实现生猪养殖数据与保险数据实时对接,解决了“生猪数量难核实”的行业痛点;“智农险”系统则通过AI技术校验投保信息,避免错保、漏保,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

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效率,更在于将风险防控前移。2024年,人保财险当阳支公司针对当地干旱频发的问题,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农田旱情分布,结合地质勘测确定钻井位置,在王店、河溶等4个镇打出多口抗旱井,解决了200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以前天旱只能等雨,现在有了抗旱井,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当阳市河溶镇农户老李看着汩汩流出的井水,喜上眉梢。这种“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补偿”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模式,正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人保财险一线理赔人员战酷暑速赔付。.jpg人保财险一线理赔人员战酷暑速赔付。

协同共生 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需要多方合力。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深化与政府、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合作,构建“政企保银农”多方共赢的生态圈,让保险成为连接各方力量的纽带,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政企保”联动中,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吃透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用好“以奖代补”机制,与各地政府深度协作。在洪湖市,公司联合当地政府推出政策性小龙虾保险,市级财政承担大比例保费。“政府补贴+保险兜底,我敢扩种20亩,年收入增15万元!”洪湖市汊河镇某养殖户的感慨,道出了政企协同的力量。

针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推出“一揽子”服务方案。仙桃市某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2024年投保600亩小麦节气保险,覆盖小寒至大寒、雨水至惊蛰等关键节气气象风险,支付保费10.7万元。当年雨水至惊蛰期间降雨偏少触发赔付,12万元赔款助合作社及时购置灌溉设备,减少损失。“保险不仅保灾害,还能帮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太实用了!”合作社理事长说。

不断夯实支农惠农能力,“防贫保”织密民生底线。2024年,“防贫保”为13.2万户低收入家庭提供8.46亿元风险保障,处理理赔案件8341件,支付赔款1932.31万元。襄阳谷城县某村陈女士家,因配电箱起火导致53头育肥猪死亡,该公司核实其“防贫监测户”身份后,5个工作日内赔付。“这笔钱还清了饲料欠款,还能买猪崽,真是救了急!”陈女士激动地说。

继往开来,人保财险湖北省分公司正以保险之笔、责任之芯,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今后将继续加快高质量转型步伐,深化产品创新、强化科技赋能、优化协同机制,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坚实的风险保障,为湖北全面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更多的人保力量。


责任编辑:何如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