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石观察 |招牌菜外摆、营造休憩空间、瞄准银发经济——黄石家庭聚餐消费客流持续攀升
湖北日报 2025-09-22 14:58:3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通讯员 王虎涛 唐上游 刘莹

提起餐饮“外摆”,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街头巷尾夜市的热闹景象。在黄石,这股“外摆”风潮正悄然吹进曾经“高不可攀”的精致餐厅领地。

从热闹的“外摆”餐桌到疗愈身心的庭院空间,再到瞄准银发经济的茶馆业态,一场以空间延展和业态融合为核心的转型,正在黄石高端餐饮界全面铺开。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多家餐厅,一探究竟。

高端餐厅“弯腰”摆摊 降低市民的消费门槛


8月19日下午3点,在黄石市西塞山区楚乡厨艺(大智路店)门厅前,一个个热闹的“外摆”摊位与店内典雅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酱板鸭、锡纸排骨、粉蒸肉……都是店里的招牌,现在价格更实惠啦!”摊位前,楚乡厨艺前厅部经理陈永红架着手机直播,热情地吆喝着。

这家开业于2001年的老牌餐厅,曾是黄石高端宴请的地标之一。回忆起开业初期的盛况,楚乡厨艺负责人胡晓屹感慨万千:“那时,店里‘一座难求’!包间提前一周都未必订得到。”

近些年,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上新餐饮品牌层出不穷,传统高端餐饮的吸引力在下降。胡晓屹坦言,尽管餐厅努力维持品质和服务,但客流下滑、营业额大幅下降。

面对生存困境,转型迫在眉睫。6月24日,黄石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邀请行业35家企业座谈,经该市城管委批准,符合条件的餐企可规范进行“外摆”。

“我们是6月底开始尝试‘外摆’,效果远超预期,现在每天营业额近两万元。”胡晓屹介绍,随着“外摆”生意的红火,原先安排休假的员工陆续返岗,稳住了队伍。

微信图片_20250822161008_657_125.jpg市民们在摊位前选购菜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摄)

“一份珍珠元子、一份藤椒鱼片、一份粉蒸肉……”下午5点刚过,热门菜品就被一抢而空,拿到最后一份粉蒸肉的刘先生开心地对妻子说:“看,多新鲜!店里卖59元一份,这儿才39元,味道一样好,省了20块钱呢!”

“楚乡厨艺‘外摆’,把‘招牌菜’变成了‘百姓餐’,重新焕发了品牌活力。”黄石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向斯青表示,黄石市不少餐厅和酒店都在学习借鉴这种模式,盘活了客流,增强了市场信心。

土菜馆进阶山间庭院 让餐后的时光慢下来


8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团城山街道的四季别院,只见一排排古色古香的黛瓦粉墙建筑错落分布,掩映在绿树中,服务员步履轻快地在庭院和回廊间穿梭,为即将到来的午餐高峰做准备。

微信图片_20250919165315_750_125.png四季别院包间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摄)

柯女士今天要为儿子举办10岁生日宴。不到9点,柯女士就在别院走廊中等待亲朋的到来。“现在大家聚餐不光讲究吃得好,更看重环境和体验。”柯女士表示,几个月前就开始为今天的聚会选点,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四季别院,有山有院子,装饰雅致,孩子们有地方玩,长辈们坐着喝茶看景也舒服。

四季别院的前身是楚乡厨艺的一家分店,一年前该店经营遇冷,且设施陈旧,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看中这片隐藏于闹市边缘、依山而建的场地所蕴含的潜力,胡晓屹决定彻底改弦更张,摒弃传统餐饮模式,将“庭院空间”和“自然疗愈”作为核心卖点。

2024年3月,胡晓屹请专业室内设计师团队对餐厅重新进行设计装饰。

微信图片_20250822160944_653_125.jpg包间中新开辟的小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摄)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拆除原有14间封闭包厢的墙体,为每个包间开辟5-8平方米独立庭院。”胡晓屹介绍,客人聚餐后,在院中喝茶聊天,小憩一下。

“春茗、夏蝉、秋露、冬雪……”餐厅包间命名别有用心,14个包间按照四季不同元素来命名,不同“季节”包间有着不同的颜色来装饰。

转型背后是消费逻辑的转变:升级后的四季别院周末客流量提升40%,25-35岁年轻群体占比超六成。

闹市中开辟老茶馆 瞄准“银发经济”


“一份肉丝面8元,一杯豆浆2元……”8月21日上午,在黄石市下陆区团城山街道“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60多岁的张爷爷吃完早餐后,与几位老友在茶馆里下起了象棋。

微信图片_20250919180448_34_444.jpg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门口。(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黄石知名老菜馆,“二湖一川”的招牌早就深深印在黄石人心中。 “二湖是指湘菜和楚菜,一川是指川菜。”茶馆大牌档负责人王晓英说,“二湖一川”这个店名,就是想将这三种菜系融合,做出黄石人喜欢的传统菜。

2001年,王晓英在黄石市湖滨路开了第一家“二湖一川”,经过20多年发展,在鄂州开设分店“二湖一川·梅家小院”,主打生日宴会、亲友家庭聚餐等。

前些年,王晓英在湖南旅游时发现“茶馆大牌档”这样的经营模式,觉得非常新颖,就马不停蹄做起市场调研。“黄石有没有老茶馆?生意怎么样?”王晓英说,那段时间她带着团队穿梭于长沙、武汉等城市的茶馆学习。

“茶馆不仅是用餐场所,更是老人们的情感纽带。”王晓英说,长沙有很多老茶馆,老年人边喝茶边下棋、到了饭点就在茶馆用餐。黄石虽然有不少早点铺,但真正能让老年人坐下来慢慢享用早餐、喝茶聊天的场所却寥寥无几。

微信图片_20250822160949_654_125.jpg茶馆一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摄)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今年6月,“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试营业。走进茶馆,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怀旧风情:青砖灰瓦的仿古门头,悬挂着“按时喝茶”横幅;大厅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八仙桌和藤条木椅;墙上挂着黄石老照片和茶文化宣传语,角落里还陈列着老式收音机、搪瓷缸等怀旧物件。

“三餐都管,乐在茶馆。”王晓英介绍,茶馆里内设了包点、粉面、拌卤炒砂锅等不同档口,每天早上6点开始营业至凌晨2点,从清晨到日暮,店里总是热热闹闹,客流不息。

微信图片_20250919175647_26_444.jpg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店内,客人正在用餐。(受访单位供图)

微信图片_20250919175710_27_444.jpg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店内,客人正在用餐。(受访单位供图)

微信图片_20250919175540_20_444.jpg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店内,客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受访单位供图)

微信图片_20250822160956_656_125.jpg茶馆大牌档出餐窗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肖露 摄)

餐饮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重塑城市消费新图景。黄石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家庭聚餐消费客流量反超商务宴请消费30%。这场始于生存压力的转型,让餐饮业在变革中重获新生,也让城市烟火气愈发浓郁。

责任编辑:李济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