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支点微评丨关于预制菜,“西贝”们真的被打醒了么
支点财经 2025-09-17 11:24:27

支点财经记者 吴玲


随着一纸道歉信的公开,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与超级大V罗永浩的隔空交锋,暂告一段落。


这场全网围观的“西贝预制菜”大揭秘,超越了当年预制菜刚出道时引发的技术担忧,已升级成“不怕你预制,就怕你不说”的更高境界。


西贝在全国有近400家门店,突如其来的危机竟始于一句饭后即兴吐槽。罗永浩说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这话从你我口中说出,压根不具杀伤力。可偏偏罗永浩驰骋互联网喷人无数,具有天然的流量体质,贾国龙作为传统企业家又摆出了硬刚姿态,以迅雷之势甩出“我们没有一道预制菜、开放后厨参观、起诉罗永浩”三张宣战牌,随后召开“1.8万员工大战罗永浩”的动员会,多少有点意气用事。


老罗被惹毛了,连发几十条微博反击,火力冲天。虽然罗永浩一直是个争议人物,与大品牌发生矛盾也不是一次两次,但这回他不是刻意博流量,而是充当了消费者“嘴替”,讨一个叫做“公道”的东西。


说来也巧,正当两人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悄然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提到,餐厅预制菜需要“明示”。


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其在连锁餐饮端的渗透率已达80%,在这个当口,万众期待的“国标”便成为整个行业合规治理的起点。天下苦预制菜不透明久矣。


果然,消费者选择了“用脚投票”。罗永浩坦言,他这辈子都没享受过如此“压倒性”的支持。是以前讨厌他的人突然变喜欢了吗?肯定不是。往大了说,他为推动餐饮行业进步挺身而出,让众多消费者看到了“说了也没用”的那个自己。


餐饮同行们则是集体声援西贝。有人说西贝是行业标杆,不能这么无端伤害一个品牌。胖东来CEO于东来也发文称,西贝是让他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还有人阴阳罗永浩当年分不清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现在又分不清啥是预制菜。


事实上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曾发文界定,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这或许就是贾国龙的“底气”。


然而,在大众的朴素认知里,不是新鲜食材、不是现场烹饪,就是“预制菜”。各路官媒和自媒体人第一时间冲进西贝后厨,厨师在高压拷问之下,从冰柜里掏出了保质期“超长”的羊腿、鲈鱼、鸡翅等食材,有些产品添加剂一口气都念不完……


负面效应来得太快。上周六,据实探西贝北京最大门店,中午相同就餐时段堂食客流锐减七成。贾国龙自曝,连日来所有门店营业额损失至少在每天百万元以上。


贾老板在法理上没有错,为何在舆论场上输惨了?


从消费角度,做餐饮最重要的是味道,从生意角度,企业更追求标准化可复制。立场不同,观念就不同。但餐饮行业的钱,是从消费者嘴里挣出来的,想捍卫品牌尊严,就要让付出了真金白银的消费者充分享有知情权。


也许是真的被打醒了吧。贾老板终于冷静下来,公开承认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西贝要“打明牌”,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尽量缩短保质期……


一言既出,西贝今后的一举一动,带着餐饮行业都会被放大关注。若能把不透明的生产流程公开,变成品质承诺,西贝此次也不算“背锅”,仍然会是行业标杆。


图片



编辑丨胡馨月
编审刘定文


责任编辑:胡馨月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