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与原则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1:07:30

О张瑞瑞 龚财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攻坚克难,牺牲奉献,在此过程中沉淀升华出的科学家精神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当前,科技强国的建设,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家精神的动力支持和价值引领,是当前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风险的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人才后备力量,对其进行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

有利于培养工科大学生求实创新的科研态度。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后备力量,不仅需要良好的学习素养,还需要良好的科研素养。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有信仰、有道德、有底线的良好品质,是其克服巨大困难,实现科研攻关的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需要遵循事实真相。当前,社会上存在急进浮躁的不良风气,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下也会受到各种负面新闻的干扰,在学习中面临沉不下心,在研究中缺乏坐冷板凳的定力和决心等现实问题。同时,近些年来在学术领域内还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急功近利的不正之风,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不利影响,对整个社会层面的科技创新带来负面影响。科学精神的培育能激发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工科大学生们尊重科学方法,尊重实验数据,增强创新意识。对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能够从思想领域扼杀科研领域不正之风的不利影响。科学家严谨治学,攻坚克难,求实创新的精神风貌也有利于培养工科大学生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全社会树立严谨的科研风气,增强当代工科大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决心。

有利于工科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科学家的科技贡献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动教材。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将增强工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向工科大学生展示我国科学们不懈奋斗,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在其精神感召下,帮助工科大学生树立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志向,让自己在加速变革的环境,不随波逐流,将自己在校的学习实践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相结合,将个体的学习成长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将小我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将爱国心付诸报国志的实践,自觉承担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实现的人才力量建设。当前,我们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科技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国家也将科技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成为强国的关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科技创新的基础事业,现代化需要新产业、新动力和生产力的新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第一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还需要科学家精神的驱动力量。不论是基础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还是制造业优势的提升,都需要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军,需要科学家精神的指引。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指引当代工科大学生树立宏大的科研志向,追求博大精深的科学世界,为未来成为一流科学家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加速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更好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继续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给予赋能和激励作用。

二、新时代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的原则

培育主体成长性与主动性相统一。在科学家精神的培育中,虽然教师和教育机构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大学生本身才是真正的受教育主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内因的动力作用。在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育中,思考如何调动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兴趣,引导工科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理性认知,在教育主体的引导下,主动将精神感召力转化为指引实践的内驱力。

培育过程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新时代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培育需要树立整体性观点。科学家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任务,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的协同培养,特别是其精神培育要贯穿在高校各项事业的全过程。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关键在教师,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性培育,还包括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性培育、学工部门教师的政策性培育以及辅导员身心培育等。要针对当代工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特色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育方案。

培育目标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是工科大学生培育科学家精神的主要理论课堂。理论最终是服务于实践的,在针对工科大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育中,不仅要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容、理论逻辑和思维方法等讲清楚,更要注意提升其理论思维能力。要使当代大学生将自身的理论学习与自己日常实验,学习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日常的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方式增强其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论认同。在各种校园和社会活动中,积极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宣传中,真正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自觉成为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源泉。在当前,更是推动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精神力量。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人才后备力量,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和国内科技环境的复杂变化,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使其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张瑞瑞,女,河南周口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龚财鑫,男,湖北荆门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文为湖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建设项目“‘大思政’背景下工科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培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校2025014)。

责任编辑:刘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