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刚刚,武汉长江上空
太!燃!了!
绵延25公里的武汉长江岸线
流光溢彩
4000架无人机夜空作画
烟花表演
惊艳两江四岸三镇!
9月12日20时许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
在汉口江滩三阳广场举行
创新打造的
“江岸—江面—天际”三位一体
的文化展演空间
无人机光影秀、烟花表演、
数智编钟、裸眼3D技术等
以无与伦比的梦幻创意再次点亮长江
9月11日晚的彩排
已让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的美“藏不住了”
9月12日16时
不少市民已来到江滩守候
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早早占位,只为捕捉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的精彩画面。摄影发烧友中有不少人是艺术季的老朋友。赵妤去年拍摄开幕式盛况作品,登上《大众摄影》杂志,今年她早早来武昌江滩选定最佳拍摄机位。
发烧友范作金、罗海润提前两天在长江两岸选点,最终选定武昌江滩,他们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武昌江滩视野开阔无遮挡,对面汉口高楼密集,能完整呈现表演与城市天际线的交融,更能凸显武汉的气势。”
连续两年举办的长江文化艺术季成为武汉市民欢乐的节日,长江两岸的江滩公园成为天然的观景台,市民们扶老携幼,举家出动,共享欢聚时刻。
“专门带孩子来看看现在的无人机秀发展成什么样了!”余先生一家三口在武昌江滩观看开幕式烟花和无人机表演。他的女儿就读于武昌滨江实验第一小学,“编程可以创造很多游戏,还能把我想象中的东西编出来变成现实!”小女孩期待的话语里满是对科技的热爱与憧憬。
开幕式舞台上的屈原吟诵着“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舞台之上的天空中,4000架无人机与三轮烟花表演、灯光秀合作,把《楚辞》里的瑰丽浪漫变成江天一色、火树银花的缤纷呈现,让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视觉化、具象化。
观礼台上的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先发感慨地说,长江文化的鲜明特点,有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宏大格局,灵动求变、开放进取的精神品格,是诗性审美与文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人水和谐、生生不息的生存智慧。长江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文脉,其文化气质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家国天下的人文情怀和探索自然的人生哲思。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长江流域各省市不断深化改革,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湖北的长江文化艺术季是个非常好的文化创新样本,期待这样的“各美其美”,促进长江文化“美美与共”的共同繁荣。
东湖快语
武汉人看开幕式,好松弛好Chill
你在江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江上看你。长江文化艺术季,看烟花的观众们也自成一道风景。
12日下午,武昌和汉口的江滩就热闹起来。很多提前出发的武汉市民和外地游客,如同在奔赴一场家庭团建 户外野餐 好友小酌的三合一大型露天派对。
看,他们有的扛着三脚架大炮筒,提前六小时占据黄金机位;有的搬来露营椅蛋卷桌,啃着鸭脖子开起野餐派对;有的娃娃枕着长江的涛声,先睡一觉养足精神;有的小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还有的很有商业头脑,趁机摆摊售卖自制手打柠檬茶……在等烟花的间隙,尽展武汉人的松弛感。
烟花等一场绚烂,长江等一场相约, 武汉人等一份热闹。在热闹的人群背后,还有一群人用他们的方式默默守护这场盛会,通过提前预约、分区管理、严格扫码、动态响应等多重方式,维护现场秩序,筑牢安全底线。
这种“不辜负每一份热闹”的精神,已经刻进了武汉人的DNA——既要浪漫的仪式感,也要自在的烟火气,这份“Chill”又惬意的劲儿,正是属于大江大湖的生活底气。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王晶 农新瑜 陈熹 喻煜 王理略 评论员杜宇慧)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