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王艳萍,东宝区青山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于她而言,教育是一场充满温情的守望,更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从教32年来,她用实践诠释着“爱”与“责任”的真谛,以春风化雨的耐心、智慧管理的匠心、家校共育的诚心,守护着每一朵“花儿”的成长,书写着一位平凡教师不平凡的教育情怀。
倾心以爱,滋养心灵沃土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等待的智慧。”在王艳萍老师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她期待用自己的教导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绽放。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校,用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傍晚课后,她又化身“知心妈妈”,耐心解答学生们的每一个疑问。
作为班主任,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王艳萍老师擅长以多元视角挖掘专属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与成长。在她的班级里曾有个性格孤僻的男孩,王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位学生对昆虫特别感兴趣,特意在班级设立“自然观察角”,让他这个“小小生物学家”担任观察角的解说员为同学们讲解昆虫知识。渐渐地,男孩不仅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变得开朗自信,还带动全班同学爱上了自然探索。
此外,王老师还独创“五分钟星光时刻”,每天放学前留出时间,让每个孩子轮流分享当日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环节,让自卑的女孩发现自己在黑板报设计中的创意天赋,让口吃的学生在故事讲述中重拾表达勇气。王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老师要做的就是让星星焕发属于自己的光芒。
智慧为犁,深耕班级沃野
走进王艳萍老师的班级,你会发现班级里的图书角井然有序,黑板报创意十足,学生们自主管理且各司其职。这得益于她独创的“三自”管理模式:自主制定公约、自主管理岗位、自主评价成长。
新学期伊始,王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共同商讨《我们的班级约定》,从规则变为约定,从约束内化为自觉;实施“彩虹积分制”,用七种颜色对应不同方面的表现,让成长可视化;在班级内实行“一人一岗”制度:从“节能小卫士”到“书香管理员”,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我价值支点。多管齐下,王老师的班级连续多年荣获“文明班级”称号,她也被评为明星班主任,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家校携手,共筑成长虹桥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家校的协奏曲。”王艳萍老师深谙此理。她精心建立“家校彩虹桥”沟通平台:每周的“成长微简报”、每月的“家长沙龙”、定期的“教育手记分享”,让家校沟通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面对特殊学生,她总会进行“三次家访”:第一次了解情况,第二次共商方案,第三次反馈进步。有位家长动情地说:“王老师不仅教孩子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父母。”这种以心换心的沟通,让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真正形成了合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深耕不辍,追寻教育真谛
在同事们眼中,王艳萍老师是永不停歇的学习者。她的办公桌上摆着最新的教育专著,课本上见缝插针写满教学设计,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教学反思。她探索“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打造“理趣相融”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爬山虎的脚》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上古文《自相矛盾》时进行课本剧表演,教《将相和》时组织角色辩论……
不懈追求结出硕果,她撰写的数篇论文在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案例获国家、省、市级奖,执教优质课获市、区一等奖,微课作品获市、区一等奖,被评为省劳技优秀教师、东宝区学习型教师。
三十二载春秋,青丝渐染霜华。王艳萍老师依然保持着教育初心,像一位耐心的农人,在教育的百草园里默默耕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地坚持:多一次谈心,多一份鼓励,多一个创意,多一种可能。在这条充满诗意的教育之路上,她将继续坚守,以爱深耕,静待每一朵花如期绽放,绘就繁花似锦的教育盛景。(来源:东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