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茶、药、漆、竹、特、养” 竹溪林下“套”出增收新空间
湖北日报 2025-09-09 19:24:42

湖北日报讯(记者万雷萌、通讯员杨富钧、刘帮荣)9月8日,竹溪县双竹林场辽叶湖村的林下种植基地里,二十余名工人忙着为400余亩天麻、黄精等林下中药材开展除草防虫管护。“这段时间主要是锄草、施肥,村民一天能挣120到150元,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村党支部书记易德元说,这样的增收场景,正是竹溪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自《竹溪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试行)》印发以来,该县以政策奖补“真金白银”精准发力,重点扶持“茶、药、漆、竹、特、养”六大林下产业,推动林地资源潜能加速释放,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如今,全县林下经济创新模式遍地开花,成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微信图片_20240725083527.jpg

在桃源乡,招商引资建成的综合性基地创新推行“林药蜂”融合模式:林下规模化种植黄连等中药材3000亩,林中依托“智慧蜂场”系统养殖中蜂2000箱——中蜂为药材授粉提升品质产量,中药材为蜂群提供优质蜜源,形成产业互促的良性循环。该基地还推广黄连生态种植技术,带动羊角洞村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黄连750余亩,全乡黄连种植农户达200余户,种植总面积超4100亩。

微信图片_20240920145647.jpg

丰溪镇周家坝村琼玖合作社则探索“黄柏+魔芋”“油茶+魔芋”等“长短结合”立体套种模式:以黄柏、油茶等长效经济林保障稳定收益,林下套种当年见效的魔芋,既高效利用空间,又实现“以短养长”。2025年,该镇新增林下药材种植7500余亩,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就业增收”全链条日益成熟。

微信图片_20230725083407.jpg

新洲镇推进“一村一品”,引进市场主体探索“幼龄茶园+脆李+芍药”复合种植模式,形成“树上产果、树下生药”的立体格局,不仅提升土地利用率,还优化了果实与药材品质,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报酬”带动80余户群众增收;县河镇六合村龙井湾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360万元建200亩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年支付劳务费超50万元,惠及百余户村民;兵营镇聚焦“林蜂、林药、林禽”,带动200余户户均增收4000元,顺风雨、罗汉湾等4个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破10万元;天池垭林场引进300万元资金发展500亩黄连,预计产值达3000万元,构建起业主、林场、农户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如今,竹溪县的林下经济已跳出单一资源利用的局限,形成“政策引领、模式创新、利益共享”的成熟体系,每一片林地都成为“绿水青山”向 “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注脚。这份“林下答卷”,不仅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夯实了生态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续的绿色动能。

174ff4db15540c670a8282ab29fa8232.jpeg

责任编辑:罗序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