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特别策划|伟大胜利的中流砥柱
党员生活杂志 2025-09-09 11:44:05

策  划

张小燕 李新龙

统  筹

王 颖 赵 雯

执  行

王晓丹 祝 璇 张博伦

葛 雷 汪亚纯


编者按:

八十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抗日战争的壮阔史诗中镌刻下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北省档案馆联合举办“砥柱中流——湖北抗战档案文献展”。本期特别策划,带你循着这泛黄的纸页、斑驳的照片,回溯抗战烽火中的荆楚记忆,感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纪念抗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出席活动,前往抗战纪念场馆、遗址、遗迹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此次“砥柱中流 ——湖北抗战档案文献展”分为起风雷 抗战潮涌;慰忠魂 血沃荆楚;壮山色 烽火华中;祭旌旗 铭记历史等篇章。当我们驻足于这些带着硝烟印记的档案前,透过泛黄的战报、斑驳的书信、珍贵的影像,能清晰看见14年艰苦卓绝抗战里,中国共产党以坚定政治主张凝聚民心、以不屈意志抗击侵略、以模范行动引领方向的壮阔历程,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众志成城 抗战潮涌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又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的侵略长达14年。

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历史担当率先高举武装抗日大旗。1931年9月18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率先表明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鲜明立场。

北上抗日,既是红军长征高举的政治旗帜与庄严的政治宣言,更是红军矢志实现的重要战略意图——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命令红七军团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昭示红军北上抗日救国之决心;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沿途宣传抗日主张,最终选定陕北作为落脚点,并以此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1934年11月,诞生于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1936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1935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方针,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10月在《救国报》发表,因落款时间为8月1日,故称《八一宣言》,该宣言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之源。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抵抗日寇侵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第十八集团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为了领导和推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共产党在国民党管辖区建立了公开的办事机构——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四军办事处。

武汉,成为全国唯一兼有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四军军部所驻城市。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出师以来首次大捷。

1937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长江局暨中共中央代表团在武汉成立,统一领导中国南方13省的党的工作。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高级将领,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

艰苦卓绝 血沃荆楚

湖北是全民族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向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相互配合。

中国共产党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推动国民政府部署包括湖北地区在内的全国战场抗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前途。

据1938年8月统计,武汉三镇的抗日救亡团体有260多个,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50多万民众献金超100万元。

1942年4月11日,《建设报》登《湖区我军反敌伪“扫荡”,粉碎日寇两次进攻》。

第四军第五师政治部编《挺进杂志》第十期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投入100万兵力与40万日军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展开会战,战场遍及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五省。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历时最久的战役。

中国政府在组织武汉保卫战的同时,将集中在武汉的物资陆续转移到宜昌,并准备再从宜昌转运到后方。这一西迁转运保存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经济实力,大批工厂、物资和人员顺利转移到抗战大后方,为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被称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

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湖北地方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武装群众,几个月内建立了几十支总数达数千人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敌后游击战。

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敌后抗战总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的领导下,中共湖北省委派出大批优秀干部以武装留守和统一战线的合法形式,在鄂东、鄂中等地相继建立党领导的战略支点。中共鄂东、鄂中、鄂南和武汉地区的地方组织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初步打开了湖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由弱到强 烽火华中

武汉沦陷后,中共中央派遣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南下湖北,建立抗日根据地。从此,鄂豫边区的抗日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统一,成长壮大为新四军第五师。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以湖北为主体的鄂豫皖湘赣边区创建发展起来的人民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武汉民众举行保卫大武汉示威游行

在武汉沦陷后的七年抗战中,新四军第五师处于中日正面战场的前沿、日军的近后方,战略地位突出,长期孤悬敌后,在中原敌后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1939年6月中旬,在京山养马畈召开中共鄂中区党委扩大会议,决定将鄂中、豫南的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1939年11月中旬,召开四望山会议,宣布成立新的豫鄂地区党委。统一管理豫南地区、鄂中地区、鄂东地区党的工作,同时将这三个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在奉命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伏击和围攻,损失惨重。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于1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

1941年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正式组建,下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旅、两个纵队、一个警卫团。师长兼政委李先念率全体将领通电就职。

1941年7月后,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进驻大悟山下白果树湾,鄂豫边区党委机关进驻盛家塆,鄂豫边区行政公署进驻南冲徐家塆。一直到抗战胜利,大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小延安”,在李先念、郑位三、任质斌等同志带领下,创建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纵横千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1年12月7日至翌年2月4日,新四军第五师发起侏儒山战役,历时两个多月,解放了川汉沔大片国土,扩大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同时配合了正面战场长沙作战。

1941年开辟了鄂东、鄂皖边根据地和鄂南游击区。1942年创建了以鄂南大幕山为中心的根据地。1943年在襄河以南和洞庭湖以北创建了新的根据地。1944年挺进豫南、豫中,扩大了根据地,中共鄂豫边区委改称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委。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新四军第五师为主的鄂豫边区抗日武装,始终高擎抗日大旗,顽强坚持中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先后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伪军,连续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蚕食”,创建了地跨鄂豫皖湘赣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共计解放人口1300余万,从战略上配合了华北、华东敌后战场,成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16个受降区陆续接受128万日军投降,武汉是其中之一。

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结束。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18日,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上将在汉口中山公园张公祠举行受降仪式,此次受降共接受日军官兵202335人。9月25日武汉地区日军53995人全部解除武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作者:吴华 赵雯;档案资料图片由湖北省档案馆提供)

责任编辑:汪曦晔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