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拆掉一艘废船,补贴150余万元?
湖北日报 2025-09-03 20:14:0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高伊洛  通讯员 郑子贤 胡波

大船三千钉,钉钉有其用。

当这“三千钉”达到使用年限,它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位于枝江长江之畔的湖北宜昌船舶工业园,民娃船业有限公司正在实践船舶拆解的循环利用。

民娃船业是省内首家具备船舶拆解资质的企业。随着2025年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项目获批,这里的拆解订单已经爆满,预计今年可完成拆船订单80艘左右。

“3条生产线同步工作,最大规模可实现6艘船舶同时拆解。”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

 拆解不是终点。在这里,每艘报废船舶都将是一座“移动矿山”。


“剪刀手”下的绿色拆解

8月18日,民娃船业有限公司。

一台卷扬机和巨大的龙门吊共同协作,将一艘老旧船舶从江中拖起,缓缓送入宽敞的绿色拆船车间。

车间内,大型“剪刀手”已准备就绪。

待船舶到位,机械设备“多刀剪”双臂挥舞,对船体进行精准切割作业。

微信图片_2025-08-20_121217_559.jpg民娃船业有限公司正在开展船舶拆解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卓琳摄

与传统拆解不同,这里不见火花四射,唯有机器轰鸣和钢铁切割声。整个拆解车间内,只有三五个工人现场维护。

“平均一艘船舶拆解过程大约需要3天,船舶将逐步分解成钢板、管道和设备等。”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

“拆解全程,类似给船舶进行一次精细化‘手术’。”民娃船业办公室主任田学华介绍,与过去相比,这种新型的拆解方式,采用全流程室内物理拆解,确保全程无污染、绿色可循环。

过去,船舶拆解大多由人工在船厂岸边露天完成。“人工切割,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效率低下,而且拆解过程简单粗暴,钢材回收率低,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田学华表示,这些弊端,倒逼他们转换赛道,建设绿色拆船基地。

绿色拆船基地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后,人工作业仅占整个拆船作业的10%左右,其余均由机械完成,大大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机械化船舶拆解中,因实施精准作业,可确保所有可回收设备完整保留。

更重要的是,过去传统的拆解方式,船舶油污随意散落,浪费、造成环境污染。绿色拆解方式中,将船舶残留的机油、润滑油等全部留存,绿色环保,还能重新提炼为工业燃料实现二次利用。

据统计,绿色拆船方式,船体材料回收利用率可从过去70%提升至92%以上。

向“废”而生的“移动矿山”

船舶拆解后,废旧钢材和船舶设备将往哪里去?

田学华形象地比喻:“我们不是在拆船,而是在开采‘移动矿山’。”

微信图片_2025-08-20_121227_485.jpg民娃船业绿色拆船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卓琳摄

田学华介绍,拆解后的废旧钢材、船舶设备等材料会被分类整理,运往钢铁厂或机械设备厂进行再加工。

例如船舶的发动机、变速箱、锚机、锚链、轮系、轴系等设备都可送到机械设备厂,经过检测维修后二次利用。

废旧钢材则被送到专业工厂,实现回收利用,部分特种钢材经处理后重新进入造船产业链。

绿色拆船基地上游连接多级航运公司,通过“以废换新”机制,船东可用报废船舶抵扣新船订金。

下游则接入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20多个行业,形成从特种钢材到稀有金属的定向供应体系。这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让单个船舶的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不仅如此,枝江还计划以船舶拆解废钢资源利用为契机,建立废钢材、有色金属材料以及可再利用的船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物资回收体系,打造鄂西南废旧金属综合利用基地。

今年船舶拆解工作启动一个月,民娃船业已拆解20余艘老旧营运船舶,拆解后的钢铁物总计1万吨。这些钢铁经过再加工,将实现再利用,实现从破铜烂铁到新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利好政策驱动产业升级

去年以来,船舶拆解方兴未艾,与国家推动绿色航运和循环经济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关系密切。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8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以真金实银支持老旧船舶报废更新。

微信图片_2025-08-20_145412_217.jpg民娃船业承接的船舶拆解订单爆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卓琳摄

以刚刚完成拆解的宜昌飞鹄航运有限公司的“飞鹄816”为例。该船是一艘干散货船,2005年投入营运,1543总吨。根据政策,船舶拆解完成后,船东共获得154.3万元拆解补贴。

“这艘船已营运20年,老旧且利润低。现在国家有这么大力度的补贴,当然果断选择拆解。”宜昌飞鹄航运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翠森介绍。

“以前老旧船舶拆解成本高,很多企业和船户宁愿继续使用也不愿拆解。”王成表示,“现在有了政策补贴,拆船换新的经济账算得过来了。”

根据已经获批的宜昌市2025年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项目,今年宜昌将拆解老旧营运船舶75艘,预计发放补贴2.2亿元。

“我们的业务量十分饱和,很多待拆船舶正在排队。”王成介绍,民娃船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拆解能力提升至每年1000艘左右,并进一步优化拆解工艺,提升资源回收率。

老旧船舶的拆解还大大促进了运力结构优化。老旧船舶大多运营15年以上,通过拆解,这些低效运力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新能源船舶。

枝江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此轮利好政策中,如果船东选择拆解旧船并同步新建燃油船,可获1500-3200元/总吨补贴,新建新能源船则另补1000—2200元/总吨。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位于枝江的宜昌船舶工业园是宜昌船舶产业核心承载区。该园区今年新能源船舶订单量突破114艘,占所有新建船舶订单的87%以。这些新能源船舶订单涵盖纯电动、LNG动力、甲醇燃料等全技术路线,手持订单总额超50亿元,生产计划已排至2026年第三季度。

目前,宜昌正着力建设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预计到2026年底,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300艘。

责任编辑:陈会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