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楚商风采】“杨四郎”的跨界之路:从足疗到生物科技的华丽转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9-03 15:30:30

   

他出生于鄂西北一个普通村庄,凭一双巧手、一份信念,从10平方米的修脚屋起步,二十年磨一剑,打造出中国手足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更跨界生物医药领域助力乡村振兴。他就是襄阳市政协委员、襄州区人大代表、共产党员杨华。

一双修脚刀劈出创业路

2001年,27岁的杨华带着祖传的“仁爱、精诚”家训,与杨氏兄弟踏上创业征程。2003年,第一家仅有10平方米的“修脚屋”开业,凭借精湛技艺和诚信经营,四年后连锁店扩张至60家。随后成立的成都康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标志着事业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

回乡筑梦打造生物医药新高地

2011年,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杨华毅然返乡创立襄阳市杨四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程河镇落地生根,不仅为家乡注入产业新活力,更直接解决近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创新商业模式引领行业变革

杨华开创的“手足健康管家”模式,突破传统商业店铺空间限制,构建了中国首个“人对人、端对端”直达型消费服务体系。通过“商品+体验+服务”的创新融合,成功实现从产品营销到服务体验的转型升级。十余年来,“杨四郎”已拥有超千万精英用户,形成200余类足疗技术体系,成为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制定者。

反哺桑梓彰显党员担当

“树高千尺不忘根”,杨华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十余年来累计投入80余万元开展公益事业:出资百万修缮乡路,连续多年向福利院和困难群众捐赠物资,资助20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300余户困难户发放救助物资。每个传统节日,他都亲自带领团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用行动践行“仁爱精诚”的家国情怀。

2020年疫情初期,杨华第一时间捐款20余万元,更急转口罩生产线,连夜从成都带回三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家乡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句铿锵誓言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

如今,杨华的故事已成为襄州区民营企业家的生动典范。从修脚屋到生物制药,变的是产业赛道,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变的是企业规模,不变的是回报乡梓的赤子情怀。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位“爱心企业家”正用实业报国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奋斗赞歌。

来源:襄州区工商联



责任编辑:魏婷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