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龚雪
著名的加拿大医生、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白求恩与武汉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栗龙池,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图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栗龙池(由受访者供图)
1937年 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通过共产国际向海外呼吁“国际医疗支援”。 美国—加拿大援华委员会(China Aid Council)把“急需前线外科医生”的信息传到多伦多,白求恩立即报名。“1938 年 1 月 8 日,白求恩率加美援华医疗队从加拿大温哥华港乘邮轮出发,于1月27日抵达香港,2月7日乘飞机来到武汉。”栗龙池介绍,当时,抗战形势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武汉成为抗战的实际指挥中心。此时,日军已占领南京、徐州等地,形成对武汉的包围态势,并开始不断实行突袭,中国军队则依托有利地形和兵力优势,通过空战和地面防御等方式坚持抵挡日军攻势。
第二天,白求恩一行应周恩来邀请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即现在的汉口长春街57号。白求恩要求去前线的心情十分迫切,恳请周恩来:“请你尽快安排我们上前线去!”周恩来答应抓紧给他们办理去延安的手续,并表示会安排专人护送。
图为:1937年,白求恩在武汉留影(资料图片,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提供)
为不浪费等待去前线的时间,白求恩他们来到位于汉阳的一家医院(旧址现位于武汉市第五医院内)工作。白求恩他们一到这里,就发现大厅里挤满了伤员,诊所内秩序十分混乱。
白求恩带队在这里连续工作了7天,抢救了一大批伤员,做了百余例手术。白求恩风风火火的工作作风,熟练麻利的手术动作,特别是对伤病员满腔热忱、认真负责的态度,给这所医院的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白求恩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他抓紧走访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医疗署、中国红十字会战时救护委员会、华中国际红十字会、日内瓦国际联盟驻武汉办事处等机构。晚上回来,他便在打字机上整理白天了解到的各种情况。
在这期间,他除了给加拿大、美国援华委员会写信报告工作,还重点写了一份中国战区医疗救护情况的报告——《中国士兵的医疗救护状况》。在这份报告中,对这里14个涉及医疗救护组织的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他特别在一篇“致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委员会”为题的文章中写到,欢迎外国组建医疗队来中国支援抗战,并告知与中国红十字会联系的地址:中国汉口怡和路1号,中国红十字会战时救护委员会林可胜收。他特别指出:“我们向全世界呼吁对中国实施援助,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国家,是什么身份,何种宗教或政治信仰。中国应当得到整个文明世界的援助,且越快越好。”
2月22日,白求恩和尤恩带着装满医疗物资和行李的15个大木箱,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周恩来安排了一位八路军同志护送。
“白求恩在武汉的经历,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栗龙池介绍,一是与周恩来同志深入交谈,使他对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以及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他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二是从武汉人民遭受的战争苦难,使他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法西斯罪行有了更加深切的感知,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三是在抢救抗日军民的过程中,促使他迫切希望立即赶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直接去火线上去抢救战斗中负伤的八路军战士。
自1938年2月7日来到武汉,1939年11月12日因伤口感染患败血病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的不足两年时间里,拼命工作,做了大量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栗龙池表示,白求恩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八十多年了,但他依然被中国人民深切怀念,依然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依然在加拿大、西班牙和整个国际社会被人们反复提起,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从白求恩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中汲取力量,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