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杨韬 杨先鹤 杨彦华
金秋时节,保康县35万亩核桃林挂满果实,林间,农民挥杆采收,青果落地的簌簌声与欢声笑语交织。
数据显示,2025年保康县核桃总产量预计达1400万公斤,综合产值将突破6亿元。这份丰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保康县十余年坚持政策引领、服务支撑、科技赋能,将发展举措转化为产业动能的成果。依托核桃产业,当地政府带领20万山区群众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点绿成金”之路。
近年来,保康县将核桃产业视为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纳入“一区三地”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
为了给核桃产业发展把好舵、领好航,县里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核桃产业链工作专班。无论是土地流转、资金筹集,还是技术引进、市场开拓,他们都亲力亲为,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科学编制的《保康县5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就像是一张精准的产业地图,指明保康县核桃产业发展方向。在资金投入上,保康县更是毫不吝啬。近五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同时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0万元,成功实施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成果转化等10多个项目。
这些项目就像是一颗颗种子,在保康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520亩的科技示范基地拔地而起,成了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田,在这里核桃亩产最高达915斤,优质果率达85%以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康模式”;
1.5万亩低产林经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联合省级科研院所攻关,4个鲜食核桃气调库的建成,使鲜食核桃冷藏保鲜期延长至68天;
2000余台采收机、除草机等设备开进田间地头,30余个机械化示范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5年核桃智能采收机的试采成功,标志着保康县核桃产业迈入了“机械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在保康,“上下联动、覆盖全面、服务精准”是实在的行动。三级服务网织密,将“省专家工作站+县推广中心+乡镇技术员+合作社+基地+农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覆盖了90%以上的核桃基地。无论种植户遇到什么问题,只需一个电话,专业的技术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他们排忧解难。
“菜单式”服务更是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栽培入门课”“低产林改造方案”“机械化适配指导”等特色服务。
“保康核桃产业的成功实践,是政策、服务、科技协同发力的结果。政策定方向、强保障,服务建网络、解难题,科技破瓶颈、提效益。”保康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李孝鑫表示,未来,保康将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精准发力,从单一生产向全链拓展转型,深耕精深加工,打造“保康水果核桃”品牌,推进智慧林业建设,朝着“秦巴山区清香核桃特色产业县”目标稳步迈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