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伍洋
盛夏时节,鹤峰县燕子镇马铃薯基地绿浪翻滚。
走进位于该镇石龙洞村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占地1万平方米的基地内,1个玻璃房、6栋塑料温室、8个阳光房整齐排布。智能温室里,四层立体育苗架上,基质水培苗床整齐排列;黑色灌溉管线精准铺设;智能控制屏上,环境参数一目了然。
“土豆在幼苗时期‘喝’的是定制营养液,‘住’的是恒温恒湿的‘智能套房’。”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顺农业”)总经理向才安说介绍,过去育苗靠经验,成活率不稳定。现在靠系统精准调控,种薯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百顺农业是恩施州首个马铃薯省级龙头企业。2013年,该公司马铃薯基地成为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与恩施州农科院开展紧密科技合作社。
过去,燕子镇土豆品种单一、种薯质量参差,影响土豆产量和品质。在专家指导下,中心采用种薯繁育基地应用茎尖脱毒等技术,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种薯,成活率超95%,产量较普通种薯提高20%至30%。同时,种苗繁育引入脱毒种苗时,精选抗畸形品种,通过精准调控光照和温差优化外形,进一步提高土豆商品性。
有了好种薯,村民种植土豆积极性高涨。燕子镇创新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镇政府牵头,精准摸排闲置土地,建立“土地资源库”;合作社与企业签约,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合作社流转土地,交由企业或种植大户统一经营。
“我们与谷农寨马铃薯合作社合作,在石龙洞村集中流转了200余亩地。土地成片后,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向才安说,基地采用无人机植保、物联网监测等“黑科技”实现土豆种植全程可控,目前公司已发展基地2000余亩,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马铃薯1万余亩,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好产品源于好原料。在百顺公司的生产车间,土豆精深加工生产线可将土豆加工成粉条、薯片等20余种产品,加工鲜薯能力达1.3万吨。企业自主研发的真空保鲜技术,不添一滴防腐剂,靠物理原理灭菌防腐,可常温保鲜土豆达6个月。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土豆产业已直接带动燕子镇15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