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艾红霞
工程名片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鄂北工程”)总投资180.57亿元,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跨越鄂北岗地,流经襄阳市的老河口、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止于孝感市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全长269.67公里,设计供水人口达482万,灌溉面积363.5万亩。
持续高温下,大悟县城关镇居民李宏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奔涌而出。
“水质好、水量足,今年干旱再严重,家里从没停过水。”李宏的感慨,道出了这座鄂北山城的用水之变。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旱包子”,大悟县曾因水资源短缺饱受困扰。而在2021年鄂北工程通水后,这一困境已成历史。“过去靠天吃饭,现在有工程托底。”大悟县益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强介绍。
从依赖界牌水库“救命水”,到拥有稳定可靠的“工程水”,大悟的用水变迁正是湖北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的生动注脚。
鄂北工程通水,大悟告别跨省取水历史
8月25日,大悟县二水厂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当前正值夏季用水高峰,我们日供水达6.5万吨,全力保障城区20万居民用水。”曾强介绍道。
今年前7月,大悟县降雨量仅632毫米,较常年偏少近三成。面对干旱年份叠加用水高峰的双重压力,大悟供水依然平稳的底气,源于“主备结合”供水网络。
曾强介绍,自今年3月起,城区供水主水源来自鄂北工程终端的王家冲水库;8月中旬以来,当地姚河水库作为重要水源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大悟县曾长期面临严重缺水问题。上世纪70年代,由大悟县斥资在河南省罗山县境内建成界牌水库。该水库库区在河南,大坝调度权属大悟。2004年,大悟又修建引水工程,将界牌水库水引入县城及沿线乡镇,年供水量约2400万方立方米,一度解决了饮水和灌溉难题。
然而,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大旱,界牌水库于2012年2月降至死水位。“那段时期极其困难”曾强回忆,政府花大价钱抽取水库底水,“2013年夏天,水厂员工在库区24小时值守保生产。”
大悟的用水困境,是整个鄂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缩影,也催生了鄂北工程。
2015年10月,鄂北工程全面开工。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大悟县将工程终点王家冲水库规划为县城区新饮用水源地,再通过新建输水管道,将丹江水引入二水厂。
“鄂北工程和姚河水库相互补充,我们应对干旱高峰用水季更有底气。”曾强信心满满地表示。
上“天”入“地”,一库清水跋涉270公里
“水库来多少水就出多少水,全力为水厂供水。”鄂北工程广悟部调度运行科工作人员刘瑞介绍。
2021年1月,随着一声闸响,清澈的丹江水开始一路向东,经过269.67公里的“跋涉”,潺潺汇入王家冲水库。
“鄂北工程,不仅仅是一送一收这么简单。”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要越过50条河流、150处铁路和公路、20条断层带,另外还要涉及260条迁、改、建线路。隧洞、倒虹吸、渡槽、暗涵、管桥、明渠、进水闸、退水闸……水利工程的各种类型,在这项工程中都有体现,可以堪称湖北“水利工程百科全书”。
鄂北工程全线自流引水,不仅用“水袋子”破解了“旱包子”难题,也因投资规模大、覆盖面广、受惠人口多,被誉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
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王家冲水库正持续向大悟二水厂供水,经过过滤、净化、杀菌等程序后,输送到千家万户。
王家冲水库运维工作人员柴国礼介绍,2022年7月,王家冲水库向水厂供水,一开始作为备用水源,主要解决干旱年份大悟城区饮水紧张问题,“至今供水总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显然目前王家冲水库已成为水厂主水源。”
巡查守护,“水袋子”润泽“旱包子”
8月25日,王家冲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电子屏跳动着最新数据:水温23.1℃、溶解氧7.8mg/L……
“所有指标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水质监测站技术员郭江鹏指着实时监测曲线说。
一路东流的丹江库水,如何日夜奔波还清澈依旧,这离不开沿线工作者的悉心守护。
“为保证工程安全、水质安全,我们每天分成两班开展巡查。”刘瑞介绍,仅是王家冲水库的7人护水队,每天人均行走2万步,同时配合无人机巡查,构建起“地面+空中”立体防护体系。今年2月,鄂北工程运维人员曾拦截违规倾倒渣土行为,有效防止因压力失衡引发渗漏风险。
巡查不仅在地面,地下也要仔细。“我们管护范围内共有14口检修井,每次巡查都要全覆盖,巡查人员先打开200-300斤的盖板,再下到两三米深的井室内巡查。”刘瑞说。
从空中俯瞰,群山环抱之中的王家冲水库,植被繁茂,水库水质清澈,犹如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据介绍,为了确保王家冲水库的水源洁净,从鄂北工程立项之初,就坚持生态施工,完工后立即种草复绿。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工程,更是鄂北群众的‘生命线’。”站在王家冲水库大坝上,刘瑞身后的水库泛着粼粼波光。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