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中南大师生往返4200多公里 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感受信仰之路
湖北日报 2025-08-29 14:56:3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熹 通讯员 卓张鹏 徐乐

8月29日获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团队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下,历时16天,调研鄂豫陕甘宁五省的15个县市、探访27处红色场馆,录制系列思政微课。团队以亲身经历、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切讲授、亲力奉献的“五亲模式”传承红色基因,将新时代成就融入“大思政课”。

据介绍,此次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往返全程4200多公里。团队途经桐柏、枣阳,抵达独树镇,再经鲁山、栾川进入卢氏,穿过铁索关,于庾家河转折,穿越佛坪、留坝至甘肃两当,向北经天水、秦安、静宁,于西吉县兴隆镇休整,后经平凉、华亭到泾川,在合水短暂停留,抵达永宁山后终在永坪镇完成行程。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刘爱国说:“从大别山到宝塔山,这条路是由热血与信仰丈量的,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在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那棵标志性的古银杏树下,团队成员无不被树干裂缝中萌发的一抹新绿所吸引。据讲解员介绍,长征出发当晚,这棵银杏树被闪电劈得焦黑裂口,但是红军长征胜利后,树身裂口竟抽出新芽,如今已长至碗口粗细。“这棵树就像红二十五军,历经磨难却更显生机。”武汉市党史办原副主任宋健感慨道。在整个行程中,团队成员愈发感同身受——这种震撼,是读军史、看纪录片无法比拟的。

在何家冲银杏树下的出征合影杜鹏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娃娃军,平均年龄只有16岁,他们长征到达陕北人数不减反增,被称为百将之军,他们走出了97位开国将军……”在独树镇烈士纪念碑前,团队成员对着镜头深情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此行,他们不仅重走长征路,更在镜头下讲好红二十五军的青春故事。

庾家河战斗纪念碑前,七十多岁的杨青山老人(春茂永药铺掌柜杨春荣的孙子)身着灰布红军装,拉着手风琴唱响原创歌曲《红军烈士到底为了什么》,泪水浸湿眼眶;在卢氏县烈士陵园,陈晶向团队讲述爷爷陈廷贤带领红军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涧峡谷带红二十五军避过敌人“口袋阵”的往事,“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那年孩子出生,全家给他取名‘新起’,就是要再起(启)程,讲好新时代的长征故事!”

陈晶为团队进行讲解杜鹏

“我们推行‘五亲模式’,就是要让师生在亲身经历中触摸历史,在亲手提炼中让信仰扎根。”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介绍说。将沿途采集的口述史、录制的微视频、红色遗址的一砖一瓦,淬炼成思政课堂上最鲜活的教材。

在红军楼寻踪四坡村战斗遗址杜鹏

在此次活动中,团队还将赓续红色血脉,体现在为当地做实事中。在单家集兴隆镇,年过半百的老支书手把手教团队做“红军粉”,“这‘红军粉’就是当年红二十五军过西吉教当地的回民用马铃薯做成的粉条。“咱们中南大人也在这里发光发热。”2005年,该校学生赴西海固支教,并组织发起成立爱心社,筹款建立“阳光书库”,结对帮扶数百名贫困学生。

在兴隆镇“单家集夜话”故事地合影杜鹏

途中,团队还先后走进延安市延川县检察院和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围绕公益诉讼推进红二十五军会师旧址和沣峪口会议遗址的传承保护进行专题讨论,并就校检合作、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撰写进行磋商,助力将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

在长安区检察院进行座谈交流(杜鹏

责任编辑:包东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