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许寒)近日,武汉长江新区博语启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博语启航社工中心”)的社工们通过一系列专业、精准的介入服务,成功为一名身处困境的低保家庭女童龚某某(化名)重构了社会支持网络,不仅缓解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帮助孩子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幼儿园。
据悉,服务对象龚某某年仅5岁,系非婚生子女,生父信息不详,与疑似罹患精神类疾病的母亲在外租房,依靠低保及母亲拾荒、售卖小零食维持生计。孩子长期缺乏同龄玩伴,未接受适龄学前教育,且居住环境临近交通主干道,安全隐患突出。其家庭支持系统几近崩溃,母亲情绪不稳定,亲属联系疏离。
大潭社工站的社工在一次针对村落低保家庭的需求调研中发现了龚某某的困境。秉持“人在情境中”的核心理念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工通过与村委会沟通、咨询职能部门、入户走访及深度访谈等专业方法,从微观(身心健康、认知与社会性发展)、中观(物质保障、亲属支持、学校教育)、宏观(政策保障可持续性)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评估,精准识别了母女二人在经济、教育、心理、安全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多重迫切需求。
针对龚某某的复杂情况,博语启航社工中心的社工们创新性地提出了“政策支持、亲缘关怀与专业介入”三维联动的服务策略,着力构建并强化其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政策支持“稳底盘”。社工主动对接民政、残联等职能部门,协助龚某某母亲完成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并成功申办残疾证,为其家庭稳定享受低保待遇提供了保障。更通过“一事一议”机制,为龚某某成功申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显著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孩子入园奠定了物质基础。
亲缘关怀“暖人心”。一方面,社工通过专业辅导引导母亲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学习使用积极语言,逐步修复亲子关系;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并动员其姨妈等亲属,重建亲情联结,使其姨妈形成了每周上门探望、提供物质援助与精神慰藉的稳定支持模式。
专业介入“促成长”。社工将龚某某接受学前教育作为核心目标之一。面对母亲因经济压力和焦虑情绪产生的入学顾虑,社工耐心疏导,多次协同多方力量入户动员,陪同考察幼儿园,并积极沟通入学事宜及教育补助政策。最终,成功帮助龚某某顺利进入幼儿园中班,圆了孩子的上学梦。此外,社工还链接爱心物资,改善其居住环境,并引导母亲建立理性认知,提升家庭抗逆力。
经过社工的专业介入,龚某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一个在广场随意奔跑、安全意识薄弱的孩子,变成了幼儿园里与同伴融洽相处、积极学习的小中班学生,认知与行为能力进步显著,已能独立书写数字1至10。其母亲的精神状态和认知也得到改善,开始尝试用鼓励性语言与孩子交流,并允许孩子参与简单家务。更重要的是,一个以母亲和姨妈为核心,辅以政策支持、村委关注及社工专业指导的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支持网络已初步构建完成。
大潭社工站的负责人表示,龚某某的案例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有效链接资源、整合力量,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典型范例。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致力于为更多有需要的群体构建坚实的社会支持网络,传递社会温情,贡献社工力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