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汉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捧回全国大奖
湖北日报 2025-08-28 19:58:25

图片1.png

8月27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承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隆重举办。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简称:市城运中心)申报的武汉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从全国的1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在“数据要素赋能数字政府建设——促进社会高效治理”方向荣获全国二等奖,也是“一网统管”领域全省唯一,全国排名最前获奖项目。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市城运中心在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武汉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

图片2.png

“中枢——末梢”秒级响应

“一网统管”打造“城市大脑”

数据要素驱动数字政府升级,武汉依托持续迭代的“一网统管”平台,率先探路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武汉市加速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民呼我应”等数字化改革,2023年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为超大城市现代化、精细化治理赋能增效。

城运中心构建“市-区-街”三级管理架构与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七层应用体系,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建设为牵引,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创新打造N个应用场景,推进治理方式、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创新。

武汉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建设以来,平台打通接入公安及交管、城管执法、水务、应急等14个市直部门专业指挥信息系统,全面及时汇聚城市运行动态感知数据,实现“一屏统览、一体联动”。

“数据信息像血液沿中枢神经奔涌,瞬间抵达末梢。”小到共享单车乱停放,大到汉江洪峰过境,都可在第一时间被捕捉、被响应。

据介绍,武汉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集成感知、事件、AI与调度四大中枢,接入22万路摄像头及多类物联设备,实时监测千余项城市体征,实现智能分拨、一单直达和多跨协同。通过自研CV大模型和DeepSeek本地化部署,智能识别11类城市事件。

运行以来,事件处置效率提升30%,节约财政资金超亿元,并在汉马、渡江节、防汛救灾、高考保障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显著提升城市运行安全性、响应效率与市民满意度。

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域

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型

平时重点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开展城市运行实时数据汇聚治理和监测分析;应急时为开展城市重大事件综合指挥调度提供支撑保障,推动城市运行安全事件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

武汉“一网统管”以 CIM+数字孪生为底座,贯通感知、事件、调度、AI 四大中枢,闭环“感—监—研—预—处—评”六步;依托大模型实现事件秒级识别、智能分拨、零代码复用,纵向贯通市—区—街—格,横向协同部门,指令一单到底。

最终,业务应用层的“综合调度、事件中心、一屏统览”三大模块,覆盖态势监测、风险预警、协同处置等全周期场景;顶层的决策大屏、中屏、小屏则把同一座城市分级呈现——市领导看宏观,区街盯细节,网格员收指令,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域”。

一个社会治理平台,映照出武汉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懈努力和久久为功治理进阶的蝶变。

围绕城市运行管理的核心需求,依托武汉市与华为公司合力建设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武汉云”为底座支撑,通过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池和统一调度平台,减少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现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智能识别与闭环处置城市管理热点问题,改善城市运行秩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智慧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未来,市城运中心将继续深化一网统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整合与智能应用,为武汉加快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提供坚实支撑。”市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超大城市治理的复杂挑战,武汉打通数据“血脉”,构建起全市统一的“数据池”和城市运行“智慧大脑”,建设安全可控、生态开放、具有武汉城市运行特点的城市治理AI大模型能力,将智慧力量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责任编辑:兰曙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