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发布︱宜昌探索居民自主更新 危旧房改造经验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湖北日报 2025-08-28 18:20:37


湖北日报讯(记者肖丽琼、实习生赵尹、彭馨仪)8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宜昌望州岗片区危旧房改造案例。“十四五”以来,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先后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获评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8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城市更新”篇,宜昌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靳宏强介绍了这五年,宜昌在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方面形成的有特色、可复制的好做法。

以宜居为目标,探索居民自主更新。危旧房改造,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我们转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居民被动参与的组织形式,通过组建联合社,统一居民意见、统一归集产权、统一改造流程,让房子“改不改、怎么改”都由群众说了算,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危旧房改造市场化路径。政府提供规划、土地、金融、房屋收购等支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全周期服务,显著提升了群众自主更新、企业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危旧房改造经验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多次推介宜昌改造经验。全省首批试点项目望洲岗10号、肖家岗23、25号建成交付,6个试点扩面项目全面推进,改革成效从葛洲坝片区扩展到全市范围。

微信图片_2025-08-28_175707_392.jpg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污水提质增效。宜昌牢牢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通过地企合作模式,引入央企在宜昌成立“水管家”公司,着力推进城市污水厂网改造建设,加快形成“管网一家管”新格局。印发污水收集系统按效付费实施办法,将污水收集服务费的30%与污染物收集量、污染物削减量、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等指标挂钩,初步建立了以污水收集效能为导向的按效付费机制,实现了污水治理从“按量付费”向“按效付费”转变。按照全面查、源头控、系统治、智慧管工作路径,近五年来,宜昌城区累计新建和改造管网185公里,新建扩建3座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补强生活污水管网短板、提升收集处理综合效能。2024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1.1%、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达到100.2毫克每升。

以生态为底色,打造安全韧性样本。我们坚持源头优先、绿色优先、蓝绿灰融合,实施“海绵+”方案,高质量推进183个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滨江丘陵型海绵城市示范样本。我们夯实法治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强化全生命周期管控。通过建设卷桥河湿地、郭家冲水库、迎客湖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增225公顷天然水域、364万立方米调蓄容积;新改建雨水管渠150公里,排查修复排水管网371公里,城区易涝点全面消除,内涝防治标准全面达到10年一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推进五大片区分流改造,完善河流沿岸植被缓冲带体系,城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赢得市民广泛好评,卷桥河公园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运河公园上榜国内“十大最美海绵城市景点”,柏临河成为贯通城市新中心的大型海绵体和中轴景观带。

以需求为牵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我们坚持总量和结构管控,有效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保交楼、保交房任务全面完成。制定城镇住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政府支持激活需求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重塑供给端,以搭建住房供应链平台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支持市场主体提供刚需、青年公寓、适老化住房等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居住需求,开展高品质住宅项目试点,高标准建设“好房子”,高品质配置“好服务”。近年来,宜昌商品房成交价格总体平稳,商品房去化周期始终位于合理区间。特别是2024年以来,宜昌市出台综合性民生保障12条措施、房地产健康发展6条措施,形成“短期刺激需求、长期优化供给”支持政策体系,多个楼盘再现“日光”景象,房地产市场信心大幅提振。

下一步,宜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和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建设机遇,以安全韧性为底线、以人民需求为目标、以经济平衡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片区实施为路径,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探索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为打造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先行区贡献城市更新力量。


责任编辑:廖志慧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