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天纵、实习生陆颖)8月26日,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宜昌市介绍了推进“数字宜昌”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在“数字湖北”战略引领下,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数字宜昌”建设作为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治理提效、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三大目标,坚持算力、存力、运力“三力并举”,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评全省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为推进数据归集,宜昌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建立数据资源“大统一”机制,建立市县乡村数据“一本账”,汇聚数据90亿条,数据共享能力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开放数据集1912个,开放数据量1.89亿条。
该市打造了统一、强健、安全的城市数字底座,实现了从三峡云平台到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再到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基础平台三次大的迭代升级,数据集中存储、智能计算、安全管控能力大幅跃升,有力支撑了“市级大脑-县市小脑-乡镇村微脑”及各类应用。
该市携手三峡集团,在三峡坝区建设零碳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已投运标准机柜1.1万架。去年开通了宜昌至武汉低于3毫秒的直连链路,宜昌至重庆段将于今年底建成投运。
在打造数字场景方面,宜昌市加快培育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算力之都”。现已建成智算规模3500P,算力集群规模全省最大。在城市治理上,该市以CIM平台为基底,将房屋、道路、城市部件等403类实体对象1858万条数据分层落图,并将化工、自然灾害、长江大保护水质监测、重点景区、重大活动等纳入安全管控平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风险预警数智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民生服务方面,城市居民扫一扫家门口的“一标三实”房屋地址码,就可链接宜格服务办理中小学报名、二孩补贴、查房买房、交通出行等249类政务服务事项,养老待遇、公交卡办理实现无感认证。“教育入学一件事”入选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惠企直达平台常态化为中小企业兑现直达政策资金。
在产业转型方面,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家企业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51家,秭归脐橙智慧化运营经验获农业农村部推荐。宜荆荆都市圈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使三地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宜昌获得中央财政数字化转型补助资金超1.3亿元。
为优化数字生态,“数化宜昌”建设被纳入全市“1+6+10”支点建设机制和“四个重大”清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出台兑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聚集的若干措施》,设立数字产业投资基金,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数字人才在宜就业创业。
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运维运营和工作力量“三统筹”工作机制,明确国有平台公司担负城市数字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任务,并授权开展公共数据运营,先后在金融、医疗领域实现数据价值安全变现。当前,正加快推进宜昌大数据集团组建,全面推进数据资产化改革。
下一步,宜昌市将坚持实数融合,持续夯实数字基础、优化数字生态、创新数字运用场景,为“数字湖北”建设和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宜昌力量。
-
回复